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集解纂疏

周易集解纂疏

十卷。清李道平撰。李道平,生卒年不详。字远山,湖北安陆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此书是李道平对唐代李鼎祚著《周易集解》所做的比较详尽的疏证。由于李道平治易深受惠栋和张惠言的影响,故此书多取惠、张的观点,对于虞氏易学之隐辞奥义,阐发详尽。使读者可一览而知其门径。同时,对《集解》中所采他家之说,亦为之章解句疏,各明其家法义例。其卷首载诸家说易凡例,自“卦气”至“二十四方位”总共十事,详明原委,并以图阐示,可谓得易学大义。书末又附《易筮遗占》一卷,对占筮之辞,博引古法为断,并证以经师之义,为其它同类书所不及。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获斋刊本、光绪思贤讲舍重刊本。《湖北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陈太史订阅春秋旁训

    四卷。明陈仁锡(1579-1634)重订。陈仁锡,字明卿,号芝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典诰敕,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崇祯初召复故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崇祯七年卒

  • 春秋左传类编

    六卷。宋吕祖谦(详见《易说》条)撰。是书《宋史·艺文志》经部《春秋》类著录为六卷,《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均同。全书分为十九类:周、齐、晋、楚、吴越、夷狄、附庸、诸侯制度、风俗、礼、氏族、官

  • 春秋纲领

    一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右编补

    十卷。明姚文蔚编。姚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有《周易注会通》、《省括篇》。唐顺之编《右编》书未完,由刘日宁补而辑之但多有缺略。姚文蔚即取永乐中所修名臣奏议,拾其所遗,仍从奏议

  • 王襄敏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生平详见《王太傅集》(辞目)。是集为王越曾孙王绍思所辑之本。第一卷为疏议,皆其处理边务及奏报捷音之文。第二卷为杂

  • 赵浚谷集

    十六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右佥都御史。著有《平凉府志》、《浚谷集》。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卷

  • 泌园集

    三十七卷。明董份撰。生卒年不详。董份字用均,号泌园。乌程(今浙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十。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此集为其孙嗣茂所编。共诗七卷、文三十卷。此集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有《四库全

  • 用我法斋经说

    一卷。清末江慎中撰。慎中生卒年籍贯及事迹等均不详。此书论古今经文,能破门户之见,持论公允。谓《尚书》与《礼记》古文,同出孔壁,《礼记》十七篇,今古文之异,尽见于郑玄注中,不过字句小殊,无关大义。《礼记

  • 万花楼

    全名《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义》、《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清李雨堂撰,李雨堂生卒年不详,亦称西湖散人,其生平已无可考。狄青、包拯及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久已流传

  • 四川盐法志

    四十卷。清丁宝桢(1820-1886)撰。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同治六年(1867)任山东巡抚,光绪元年(1875)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局,次年任四川总督。有《丁文诚公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