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将宋代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合编为一。陈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收集的诸儒之说共十八家,加之没有姓名者两家。《粹言》原书七十卷,所收集的前人《易》说共七家。用二书校对,除却重复者以外,《集义》、《粹言》引用的实际上至多只有十一家。《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集义》则到上经下经为止,故所引未能全备。性德从十一家书中择取其论《系辞》各传,补充所缺内容,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去繁复芜杂之处,勘成此书。今《粹言》尚有传本,《集义》则流播较少,幸赖此书而存其大概。书中理数并陈,不专主一说,宋儒微义,实际已略备于此。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琰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劳亦相差不远。收入《四库全书》,有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瞻园词

    二卷。续一卷。张仲炘撰。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张凯嵩之子。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年(187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任御史、给事中等职。他虽曾参加过北京强学会,但对戊戌变法持反对态

  • 论语发隐

    一卷。孟子发隐一卷。清杨文会(1837-1911)撰。文会字仁山,江苏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年治儒学,就《论语》、《孟子》二书详加阐发,但仅有识标,属稿未竟。间或有批于原书上幅者,其弟子撮录成是书。

  • 苕溪渔隐丛话

    一百卷。宋胡仔(约1147年前后在世)撰。胡仔,字元任,安徽绩溪人。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后卜居湖州,号苕溪渔隐。是书为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阮阅《诗话总龟》取材芜杂,体例亦欠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九华纪胜

    二十三卷。清陈蔚撰。陈蔚,著有《齐山岩洞志》(详见《齐山岩洞志》条)。九华山志,旧有明苏万民、顾元镜、清吴光锡、李灿等人先后所撰数种。陈氏以旧志多有欠缺,故订伪补漏,徵信阙疑,删繁词,益近事,而成此书

  • 太仓十子诗选

    十卷。清吴伟业(109-1671)编。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伟业,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迁东宫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

  • 前闻记

    一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详见《野记》条。《前闻记》一书是杂载前明事实的笔记小说。而且体例头绪散乱无纪,很可能是从《野记》中分出一些内容别撮为一部书,只在次序、语词、事迹上作小小的

  • 古文周易参同契注

    八卷。清袁仁林(生卒年不详)撰。袁仁林,字振千,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人。明代研究《周易参同契》的学者杨慎,声称于南方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后有蒋一彪集诸家之说为其作《集注》。袁仁林认为《参同契

  • 篇海

    见《四声篇海》。

  • 歙州砚谱

    一卷。宋唐积撰。唐积,今仅知曾任太子中舍、婺源县知县,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原书不著撰人名氏,只在卷末题有“大宋治平丙午岁重九日”十字。考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歙砚图谱》一卷”,称“太子中舍知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