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四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十二门论》是印度僧人龙树所著,为中论提纲。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二门论疏》作于大业四年(608),卷初先解释僧睿《十二门论序》,接着便以五意,即:释名第,根本有、无、同、异阐明《十二门论》大意。玄义中谓初有三门求有法不可得,名为空门,次有六门求相无从,为无相门。后有三门求起作无从,即无作门。在初三门中解释空门,在四门中解释无初门,在后五门中解释无作门。正判中列举六变。该疏释意玄气挺畅,清穆易晓。虽不及中观论疏之广博,但在精细明彻方面却优于中观论疏。仍不失为是研习三论的必读书。原续藏经本作六卷,后金陵刻经处本汇入论文作四卷。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伤寒论方

    一卷。金成无己(见《注解伤寒论》)撰。该书对《伤寒论》中二十个常用方剂进行了阐述。先列方名,阐释方义原理、适应病症,再列出方剂配伍及加减原则,最后说明注意事项。该书是探讨伤寒方论的专著,与《注解伤寒论

  • 石屏新语

    二卷。旧题宋戴复古(1167-?)撰。戴复古字式之,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因居南塘石屏山,自号屏山。一生不仕,曾从陆游学诗。诗词文章都有一定影响。著有《石屏集》、《石屏词》等。此书主要收录张询古《五

  • 新修孟县志

    八卷。清蔡璜纂修。蔡璜字东岩,江苏宿迁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以拔贡知孟县事。会岁饥,蔡璜赈贷有方,修举废坠,不遗余力,而民罔告劳,一时政绩,颇为优良,任孟县六年,以卓荐去。按孟县旧无志,志之修

  • 听雨小楼词稿

    二卷。清杨英灿(生卒年不详,约为乾、嘉间人)撰。英灿字梦裳,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其兄杨芳灿、杨揆皆擅风雅,工诗词,名重于当世。英灿少习小令,偶尔得句,颇获二兄赞许。时相从两兄于笔砚之间,达二十余年。

  • 古文品外录

    十二卷。明陈继儒(1558-1630)编。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一号麋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其二十一岁补诸生,二十八岁弃去。退隐小昆山,世称“山中宰相”。其著述甚富。有《邵康节外纪》等。此书选自秦、

  • 经术要义

    四卷。清高元标(生卒年不详)撰。高元标字琴山,嘉兴(今浙江省)人。《经术要义》是高元标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杂采旧文,分门排纂。自孝行至闺范,共分二十五目,书末附有报应一门,与其它杂纂之书有相似之处。

  • 徐太拙诗稿

    三卷。清徐振芳(1598-1657)撰。徐振芳为清代文学家。字太拙,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明天启七年(1627)副榜,崇祯九年(1636)补遗才。崇祯末年,荐授后军都督府都事。明朝灭亡后,曾组织义

  • 易义阐

    四卷。清韩松撰。松字雪亭,浙江奉贤人,岁贡生。此书原名《顺文显义》,意即顺经文而显朱子义。后改今名,亦有阐发朱子本义之意。然此书实则为习制举业者而作。其书大旨专为作文,从自序及凡例中知,其例有五则:一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

  • 四书湖南讲

    九卷。明葛寅亮撰。寅亮字屺瞻,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该书分测、演、商三例,凡剖析本章大义曰测,就经文语气顺演曰演,与门人问答辨难曰商。浙江馆藏明崇祯刻本九卷,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