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堂书钞

北堂书钞

一百六十卷。隋末唐初虞世南(558-638)撰。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在隋为秘书郎,文章婉缛,与其兄虞世基皆有名,时人以比“二陆”(陆机、陆云)。入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太宗即位后,官至秘书监,银青光禄大夫。曾经向僧智永学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北堂书钞》为虞世南任隋秘书郎时所撰。“北堂”是隋代秘书省的后堂。唐刘禹锡在《嘉话录》中曾说:“虞公之为秘书,于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据新、旧《唐书》的《经籍志》、《艺文志》著录,原《北堂书钞》为一百七十三卷。内容摘录群书词句,分类编排,共八百五十二类。供文人写诗文时选择使用,但原书散失很多。现通行是明代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的校刊本,但经过删补窜改,并将唐太宗贞观以后和五代十国的书中内容加入其中,失去了原书的面目。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向闻嘉禾收藏家有原本,寻访十余年而始得,翻阅之,令人心目朗然。”朱彝尊《曝书亭集》亦称曾见《大唐类要》百六十卷。反复观之,即虞氏《北堂书钞》。但现在嘉禾旧本及《大唐类要》,都不得见。陈禹谟校刊本,其增补部分,虽然都注明“补”字,但所改部分,已无从知道。明俞安期另得到一个旧写本,纂入了《唐类函》,亦多讹误。清代孙星衍得元代陶宗仪的影宋抄本,约严可均、王引之等人分别校订,但未能校完。后来南海孔广陶又约林国赓、孔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刊行,共一百六十卷,名为《影宋北堂书钞》。通行本分为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十九部,八百五十二类。本书对辑佚、校勘古籍,文史研究颇有价值。有明万历年间常熟陈禹谟刊本,刊行者删改增补较多。清光绪十四年(1888)南海孔氏校刊本,《四库全书》本,1989年中国书店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孟子丁氏手音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 世说新语

    三卷。南朝宋刘义庆(403-444)撰,字不详,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历任秘书监、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位终南充州刺史。义庆虽权势显赫,但《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

  • 五代史平话

    十卷。作者姓名已佚。宋人编,元人稍做整理刊行。讲史话本小说,分叙五代梁、唐、晋、汉、周故事。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俱缺下卷。亦有脱佚目录者。独《梁史平话》一卷从开天辟地讲起,对历代更替

  • 公是先生弟子记

    四卷。北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御史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题曰“弟子记”而文章风格古雅,与敞所注

  • 蜀雅

    二十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州,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

  • 心白日斋集

    六卷。清尹耕云(?-1877)撰。尹耕云,字杏农,湖南桃源人。道光进士,咸丰间官布政使衔道台。其人官礼部曹郎时读书甚勤,举凡经史无所不窥,转御史时,弹劾王公大臣无所规避,直声动朝野。是集卷一至二为奏议

  • 荀子补注

    ①一卷。清刘台拱(见《论语骈枝》条)撰。是书为校勘《荀子》补正杨倞、汪中之作。仅九十六节,续十六节,大体精审。如谓《劝学》篇,“于越”作“干越”,“群焉”作“群居”。《君道》篇,“论德而定次”,“论”

  • 史复斋文集

    四卷。清史调(约1751年前后在世)撰。史调字匀五,号后斋,晚号云台山人,华阴(今陕西省关中)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仙游县知县。著有《史复斋文集》。此集凡四卷,皆为文。其中,卷

  • 六书通故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晚年改号哉生,浙江定海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精礼学,撰《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等。此书为《礼书通故

  • 十五贯传奇

    二卷。清朱(生卒年不详)撰。朱,字素臣,又字笙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明末清初。与朱佐朝齐名,时称二朱,或以为兄弟。二人皆为与李玉同时的戏曲名家。朱著有《十五贯》、《秦楼月》、《锦衣归》、《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