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直解

伤寒论直解

六卷。清张锡驹(生卒年不详)撰。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其父张大章,欲著书而未成,命锡驹继承其志而著书。张氏从师于张卿子,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当时同郡张志聪、高世栻等聚众讲学,锡驹宗旨与其相同。此书即为张氏在张卿子“尊王赞成”和张志聪“汇节分章”影响下结合自己的学术见解撰成。此书在编次体例上不录王叔和序例,而悉依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之例,先脉后证,以辨脉、平脉两篇列于六经病证之前,此与张志聪稍异。霍乱、痉湿暍及汗吐下等诸证又附于六经病证之后。注解多依张志聪之说。张志聪因荟萃群言,故曰《伤寒论集注》,张氏加以条贯,故曰《伤寒论直解》。张志聪于《素问》、《灵枢》、《伤寒》、《金匮》均有注,高世栻因之作《素问》、《灵枢》、《金匮》之“直解”,唯缺《伤寒》之“直解”,故此书尽可补张志聪之未尽之意。张氏所论比张志聪更为简当明晰。认为王叔和序例虽引《素问·热论》内容,但其意漫无发明,主张删去。认为“传经乃伤寒之大关键,传经不明,虽熟读是书无益。”故参照诸家之说论述了人体正气运行的规律,于太阳之首反复言之。又认为仲景之书文意往往在字句之外,必百般思想方可得其意旨。《伤寒论》虽论伤寒,却为治百病之全书,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血气、阴阳、水火、寒热、虚实之理,从诸多方面注释条文。对“紧要疑似之证,俱引经证论”。张氏重气化学说,融会《内经》理论,阐扬仲景奥义,对理解经义并联系实际,颇有益处。此书多张氏临证体会,对后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舍堂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福州醉经阁刊本。

猜你喜欢

  • 圣门事业图

    一卷。宋李元纲(生卒年不详)撰。元纲字国纪,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孝宗时上庠生。著有《厚德录》。是书分若干图,曰:传道正统、大本达道、进修伦类、为学之序、存心要法、求仁捷径、聚散常理、传心密旨、一

  • 方洲杂言

    一卷。明张宁撰。生卒年不详。张宁字静之,号方洲,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明代宗景泰五年进士,官给事中,出知汀州知府。他工书画,善诗文,著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读史录》四卷,《奉使录》二卷与本书。此书杂

  • 梯青集

    清项大德(约1692-1735)撰。项大德字立上,汉阳(今湖北省汉阳)人。大德割股疗母,不愈,因哀而卒,是集有赋二十七首,词四十一首。今观其集,词赋皆平衍,无甚特色。盖其功候未深,骨格未能成就所致。有

  • 三才藻异

    三十三卷。清屠粹忠(生卒年不详)撰。屠粹忠号芝岩,定海(今浙江镇海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此书采取故实可备题咏者,分类标题。其目上万,各以四言二韵概括。其为蒙求之学。然而自序谓历二十四载

  • 仪礼正义

    四十卷。清胡培翚(1782-1849)撰。培翚字载屏,一字竹村,安徽绩溪县(今安徽省东南部)人。嘉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道光中假照案发,司员疏于检查监督者数十人,只有培翚及蔡绍江没有贪赃黩职

  • 练阅火器阵纪

    一卷。清薛熙撰。薛熙字孝穆,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此书所载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江南提督张云翼教练炮弩之事。书中所载诸般火器及军中诸般阵法颇为详尽。对研究清初军事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

  • 四书问答

    二十四卷。清戴大昌撰。大昌字斗源,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官至宣城教谕。是书援引汉唐以来注家古义,下及当代。对朱注多所辨正,用问答体以畅其说,均能折衷至当。其自下己意,发前人所末发者,也有数十条。最

  • 书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属江西省)人。邓氏居家著述三十多年,有著作多种。《书经绎》二卷,不录经文,只依照各篇演绎大义,总的来说本书比较肤浅。不过其中也稍有可取者,如在解说“稽古

  • 五经大义终始论

    无卷数 附答问九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作于自珍三十二岁时,乃是以汉学的方法来研讨经学的微言大义,因此言必有证,无一字无来历。本书所述,全以《公羊》为依归。公羊氏有三世三统之说,自珍受

  • 松垣集

    十一卷。宋幸元龙(约1208年前后在世)撰。幸元龙,字震父,高安(今江西庐陵)人。生卒年不详。庆元中进士,官至郢州通判。著有《松桓集》。此集为幸元龙诗文集。共十一卷。书中收疏四篇,书四篇,记事六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