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问津

仪礼问津

一卷。清孟先颖撰。生卒年不详。山西太谷县(今山西省太原盆地东南部)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福建司行走(见癸巳夏季缙绅)。书的前面有韩克均作的序,接着是先颖自序。序的大义是:韩子曾经苦于《仪礼》难读,朱子也认为《仪礼》很难得到善本,我朝《仪礼义疏》一书,列举汉唐以来难端疑义,阐发晓畅,足以平息诸家聚讼之纠纷,但本经依然极其难读,后生小学,终究不免望洋思返。吾师孔舟山先生,先前有手抄本,为了便于生徒记诵,其章段解说以注疏为宗,兹复本义疏抄录,另为一编,一年后脱稿,同仁借抄者一个接着一个,已经不仅是家塾课本,但唯恐四羊三豕,点画成讹,转而导致贻误后学,于是重校刊印,用来代替传抄,命名为《仪礼问津》,或许在望洋思返之下,以求一苇之航。(末题“道光十五年冬至日,太谷孟先颖识。)是书本旨,似乎专门为应科举者之使用,因此,《例言》有与四书有关合者,则不厌其详。《丧礼》四篇,为“制义”很少涉及,没有抄录。按:清代诸儒,对于《仪礼》有著述者,大多以阐发经注为主,因而对于《丧服》,尤其注意。是书一宗《义疏御案》,不求与郑贾相合,大概是为了便于习“制义”者。即如所引《御案·士冠礼》有司公私皆有一节,胡匡衷《仪礼释官》认为特性馈食礼有私臣,则士有臣,只是所臣者极少,有事假若私臣不足,则同僚相佐助,或者假公臣为之,因而特性有公有司。《御案》所说,与《释官》大意相合,而与郑注有司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则不甚相同,因而《倒言》说“与郑贾旧解,多有不合”。是书对于经文都分章段,而后之戒宾诸辞,孟氏移并本经,记在经后,孟氏也把它移到前面,各自附在本节,为了便于记诵,书眉所列,就是韩氏原序所说的讲义,诸家论说都有,不再各自标明姓氏,《御案》则特别圈出,也见于《例言》。本经如《筮日》、《筮宾》等,凌廷堪都有释例。是书也认为本经礼节,往往大同小异,这也知有例。大概对于经注研究尚深,而每段都句圈义释,自然对初学者相适应,似乎不能以专供习“制义”者运用少之。又如第一章《士冠礼》,孟氏认为士冠其子之礼,郑注则兼童子居士位及士之子恒为士而言。胡氏《正义》认为郑说为该括。此经《记》说“天子之子犹士也”。吴廷华认为是天下之通礼,则不只诸侯之士。但是书本来重点在于使人易解易诵,并且判别白黑而定一尊,一切都遵照《御案》,本来不必列举旧说新说有异同者来对其责难。是书有道光十五年(1835)恩遇堂刊本。

猜你喜欢

  • 辨忠篇

    二卷。美国林乐知撰。中国蔡尔康笔述。此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论述忠有伪忠和真忠之分别,谓西人之论忠,不在于顺君,而在于爱国,要想做到忠,随时随事必自尽其爱国之真心,否则即是伪忠。伪忠之弊有三,首先是虚

  • 治平胜算全书

    十二卷。清年羹尧(?-1725)撰。年羹尧,字允恭(一作亮工),汉军镶黄旗人,湖北巡抚遐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累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行军所至,杀戮甚众。为雍正心腹大臣,备极宠荣。

  • 宋遗民录

    ①一卷。作者不详。《四库提要》云:“乃洪武抄本,毛晋刻之,附于《忠义集》之后。或元人所作,或明初人所作。”所载为元初宋朝遗民事。有《汲古阁合订唐宋元诗》(五集)本。② 十五卷。明程敏政(约1445-1

  • 运气定论

    一卷。明董说(详见《易发》)撰。董氏此书为辨《素问》所论“运气当在六元正纪大论”而作。因其原文失佚,故晋皇甫谧作《甲乙经》、隋全元起作《素问》注,皆称原文亡佚。唯唐朝王冰诡称有秘藏之书本,且私采“阴阳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

  • 读易质疑

    二十卷。清汪璲撰。汪璲字文仪,号默庵,休宁人。此书置象数于不顾而专言理。他在凡例中说,“今说易之家,谓易以道阴阳,务以圆妙幽渺,笼罩影响,如捕风,如捉影,无当实用。故愚以为学易当就平实切近处用功”等等

  • 资阳县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范涞清修,何华元纂。范涞清,广昌人,曾任资阳县知县。何华元,邑人。按资阳县志创修于乾隆三十年(1765)县令张德源,嘉庆二十二年(1817)县令宋润奉檄重修,邑孝廉陈来仪主其事。兹编

  • 唐韵辑本

    二卷,唐孙愐撰,清黄奭辑。孙愐生平见“唐韵”。黄氏所辑虽不丰,然与《唐韵》残卷比照分析,颇有助于了解《唐韵》梗概也。是编刊入《汉学堂丛书》,有清道光中甘泉黄氏刊光绪中印本。

  • 武林游记

    一卷。明高攀龙撰。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其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后拒捕投水

  • 春秋左传会要

    四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调元藏书极富,涉猎颇广,自经史百家、音韵小学都有所撰述。此书共四卷,列举《左传》的要点,进行阐发,有独到的见解。他对《左传》史实,分条加以考据评论,往往发前人之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