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丧服马王注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抚阮元署中,助其汇辑《经籍纂诂》。治学严谨,长于校勘、释义。著有《拜经日记》、《拜经文集》、《月令杂说》、《说诗考异》等。另校郑玄《易注》,辑有《子夏易传》。是书辑于嘉庆初年。臧庸事迹见于《清国史·儒林传》,还有《马王易义》也见于《问经堂丛书》。按:《隋书·经籍志》有马融注《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仪礼》十七卷、《丧服经传注》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有马融注《丧服纪》一卷、王肃注《丧服要纪》一卷,《新唐书·经籍志》与《隋志》大略相同。《后汉书·马融传》说其曾经注三礼。《三国志·王肃传》说其采集同异为三礼解,辩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的评论有一百多篇,《宋史·艺文志》却没有著录,是都已经散失。清马国翰辑有汉马融《丧服经传注》、魏王肃《丧服经传注》、《丧服要记》各一卷,自然比是书多。是书大多根据《礼记正义》、《春秋正义》、《晋书》、《通典》及《仪礼贾疏》等书,而出自《通典》者占十分之八九,王注很少,不到马注十分之一二。同郑注相比较,马注与郑有不少相同之处,实际上则是康成本师马融,只能说郑袭马义。王在郑后,却不喜欢郑氏之学。然而,如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疏衰裳齐二条,其解说也极其详密。惟小功章传之娣姒,妇者弟长也,王注引《左传》鲁穆姜晋子容之母,都以稚妇为娣,长妇为姒妇。此妇二义之不同者,《贾疏》认为娣姒依据妇年大小,不根据夫年大小,这实际上本于王注,而徐乾学等人都对其进行反驳。朱子说,单举则可通谓之姒,大概是相推让之义。按:《尔雅》、《释名》等书与传相合,因而,《胡氏正义》说不可臆改。惟缌麻章,贵臣贵妾马注认为,君为贵臣贵妾服,天子贵公,诸侯贵卿,大夫贵室老,贵妾谓侄娣,而郑注坚持天子诸侯降其臣妾无服之说,认为其属于大夫。《胡氏正义》引用诸说,颇有异同,但《丧服经传》言贵臣者,不是从此开始。见斩衰三年章公士大夫之众臣传,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其余都是众臣。用注解经不如用传解经。士之有臣无臣,还难以确定,怎么会有贵臣?此云贵臣贵妾者,自然是公卿大夫室老及三夫人姪娣之属,这里仍然应当依从马注。又郑注《檀弓》诸侯为贵妾缌,也沿袭马义。况且《论语》本来有无臣之经,此四字当然不能专门属于士,三代君不特别尊贵,臣也不是特别卑下,不能拿秦汉以后相例。另外,春秋末期,象晋六卿、鲁三桓、郑七穆、宋戴桓诸世卿,都权势极盛,并且卿佐之丧都亲临,诸侯为贵臣服,属于自然之理。可惜马王旧著,大多已经失传,此也是治经家之遗憾。此书有《同经堂丛书》本和清抄本。

猜你喜欢

  • 西溪梵隐志

    四卷。清吴本泰辑,释智一编。此志共4卷,卷一纪胜,西溪为宋的留下溪,地处武林之西,初时荒僻,自南宋以来,渐多名迹。法华碧峰之胜、方外高流所集文人墨客,多及此地。卷二纪刹,以古法华寺(即云栖别室)居首,

  • 虞乡县新志

    十卷。徐贯之、周振声修,李无逸等纂。徐贯之字慕曾,河南沁阳县人。山西陆军营务处衔署理虞乡县知事。周振声字裕如,河北宛平县(属北京丰台区)人,民国七年(1918)任虞乡县知县。李无逸字念闻,邑人。民国六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诗说标新

    二卷。近人狄郁撰。狄郁生平籍贯不详。书名为标新,实则了无新意,且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如其责诗三百篇无诗题,以为古人有题而后有诗,或诗成必标举题目。只此一端即可见其识见之浅溥。此书有1916年印本。

  • 唐句分韵初集

    四卷,二集 四卷,续集 二卷,四集 五卷。清马翰(生卒年不详)撰。马翰字炎洲,顺天(今北京)人。其书收唐人诗句,分一百零七韵编次而成。初集,二集,兼取五言和七言。续集和四集只取七言。

  • 陈布政行略

    一卷。清陈子辂撰。子辂,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陈嘉树事迹。嘉树字亭玉,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编修、济东泰武临道、广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官。

  • 四书本义汇参

    四十四卷。清王步青撰。王步青字汉阶,号已山,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生卒年不详。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此书共有《大学》三卷,附一卷,《中庸》七卷,附一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

  •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 校松江本急就篇

    一卷。近代王国维(1877-1927)撰。国维字静安,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师事罗振玉,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著述甚丰。有《殷墟书契考》、《流沙坠简考释》等六十二种;另外有关古代韵书、

  • 邬氏丛书

    十种,十二卷。邬庆时编。邬庆时字伯健,广东番禺人,毕业于两广方言学堂,曾教授于广东时敏学堂。是书汇集其祖父邬启祚、其父邬宝珍、叔父邬宝理、兄邬以谦及邬庆时本人著作。另有版本名《邬氏初集》者收书及著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