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钩沉

五经钩沉

① 一卷。杨方(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杨方字公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晋诗人、经学家。事迹详见《晋书》本传。杨方著作有《五经钩沉》、《吴越春秋》及诗歌杂文,皆行于世。《吴越春秋》早已亡佚。诗歌杂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梁代曾有《杨方集》二卷,至唐初已亡佚。今存其诗只有《合欢诗》五首,见于明覆宋本《玉台新咏》和《乐府诗集》。据《隋书·艺文志》载,杨方撰《五经拘沈》十卷;《唐书·艺文志》变“拘沈”为“钩沈”,卷同。《晋书》附于《贺循传》后。《文献通考》称晋“杨芳”撰《五经钩沉》,“钩取五经之沉义”,答难申畅。篇什次第亡缺,今缺五篇。又《玉海》称杨方撰《五经钩沉》,自序云:“晋太宁元年撰。钩经传之沉义,著论难以起滞”。凭此可知其大旨。而《初学记》引作杨雄《五经钩沉》,纯属记载错误。《文献通考》云缺“五篇”,《玉海》尚引其序,可知此书宋代尚存。清朱彝尊作《经义考》,则云已亡佚。大略亡佚于元明之际。王谟从《初学记》中辑得四条,从《太平御览》中辑得一条,首录其《序》,列为一卷。收入《汉魏遗书抄》。② 一卷。杨方(见王谟辑《五经钩沉》条)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同王谟辑本比较,增引“天霜树落叶,而鸿雁南飞;桃林披华,而元鸟入字”一条,引自《御览》。马国翰认为“其说生知玄照,稍涉道家谈,而文笔议论,与葛洪《抱朴》相近”。贺彦先《报虞预书》称赞他,“不图伟才如此,其文甚有奇分,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贺对马国翰《五经钩沉》辑书欣赏备至,可见其辑本确具慧心。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快雨堂题跋

    八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别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三十五年殿试及第,官翰林侍读,后为云南临安府知府。王文治能诗、擅书。其书法源出董其昌,秀逸天成,名闻海内

  • 国语

    二十一卷。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但也有不同说法。认为是战国时代史官所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著有《左氏春秋》(即《左传》)和《国语》等书,是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 曝书亭集外稿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

  • 尚书正解

    十二卷。清吴荃撰。吴荃字荪右,江苏丹阳人,诸生。本书前有刘梅序,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本书每篇都有纲领,各段都有节目,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四书讲义》之体。卷首附有《禹贡正

  • 说文段注撰要

    九卷。清马寿龄(生卒年不详)撰。寿龄字鹤船,当涂(今属安徽)人。诸生,官南陵县教谕。夙究许学,服膺段注。是书乃是段注之钩玄提要,析其义类有九:(1)误字,(2)讹音,(3)通用字,(4)《说文》所无字

  • 甘水仙源录

    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

  • 永思斋文集

    六卷。明李日茂(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李日茂,字文华,号培吾,河北青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永思斋文集》。此集共六卷,皆文而无诗。日茂为人刚正,故其

  • 绿窗吟草

    一卷。杨琼华撰。杨琼华,生卒年不详,字瑞芝,汉军人,廉访杨重英之女,举人姚明新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刊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前有凡例、行状,有袁枚所作序言,有蒋士铨、李元叔、吴逢圣、汪中等及小姑

  • 竹邻词

    一卷。清金式玉(生卒年未详)撰。金式玉字朗甫,安徽歙县人。本词集收词仅二十首。原刊于《竹邻遗稿》。江阴缪氏取其词以刊之。所作虽少,首首可读。式玉受学于张惠言,又与董士锡同学磋磨,故其词工力甚深,善于寄

  • 花影吹笙谱

    二卷。清张泰初(生卒年不详,约为嘉、道年间人)撰。泰初字安甫,一字松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览群书,尤深于金石律吕。工词,于词律极严。浙江词家,无出其右者。所著词集《花影吹笙谱》,又名《模经堂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