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砚斋困知经说
一卷。清梁恩霖(生卒年不详)撰。梁恩霖,字可孙,江苏江都(今扬州市境内)人。民国十四年(1925)所修县志有其传,称其少年时便补诸生,文章写得很好,但考场运气不佳,屡试不中,困于考场。太平天国起义,波及故乡,梁恩霖被迫客居他乡,以授课教书为业。晚年归故里,已八十高龄了,又十年而卒。这本书以论《左传》诸条为主,虽然可以窥测其读书之细,然所论诸条,皆在无关宏旨的诸字字义上下功夫,颇为当时的行家所轻视。现行刊本无年月。
一卷。清梁恩霖(生卒年不详)撰。梁恩霖,字可孙,江苏江都(今扬州市境内)人。民国十四年(1925)所修县志有其传,称其少年时便补诸生,文章写得很好,但考场运气不佳,屡试不中,困于考场。太平天国起义,波及故乡,梁恩霖被迫客居他乡,以授课教书为业。晚年归故里,已八十高龄了,又十年而卒。这本书以论《左传》诸条为主,虽然可以窥测其读书之细,然所论诸条,皆在无关宏旨的诸字字义上下功夫,颇为当时的行家所轻视。现行刊本无年月。
一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自光绪丙戌(1886)冬至光绪己丑年(1889)间研读经史著作时写成,主要摘录了一些封建士子修身治国的格言,其中有一些则是感于时事而写的警句。另外在“天平景象是衰败根基”一
见《阴符经解》。
一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乞归,为明中一代名家,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此编中包括古今体诗21首,皆循吉官礼部
二十卷。清刘所说撰。所说字永庵,直隶浭阳(今属河北)人。是书首有陈世倌、宋梅、谭国桂序。谭序述其言曰:“四书确有真义,余所参解未必遂真。但世之学者由吾未真之说而悟真,未必非寻真之一助。”此为题名“寻真
二卷。清代蔡方炳编。蔡方炳见《增订广舆记》。此书原是作者父亲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格言、警语,分条编成一书,用以自勉,后来此稿遗失,作者另采集、摘编了历代诸儒学著述中的格言,仿照其父原稿的体例编纂而成。有
十二卷。孙复(992-1057)撰。孙复字明复,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复曾从宋代著名学者范仲淹受学(魏泰《东轩笔录》)。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此书。后因通经术而为范仲淹、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
四卷。明魏阀撰。魏阀字明阀,汉阳(今湖北武汉)人。魏氏曾为明代诸生,后弃诸生服,隐于湖滨,学者称之为清风先生。所著有《元代鉴统》、《焦氏易林解》、《清风易注》及诗文等,除《清风易注》外均散佚。此书是光
一卷。宋卢襄撰。卢襄,字赞元,衢州(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卢襄赴京春试时记行之作,《四库提要》考证其当作于哲宗时。所记之事均无所考据,又杂载诗歌,颇近传奇小说之流。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
十三卷。附录一卷。明陆渊之撰。陆渊之,字克深,号东皋,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擢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弘治四年(1491)迁河南右布政使。著有《东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