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俟

中庸俟

二卷。清陈运熔(详见《大学俟》)撰。是书以《章句》第一章为首章,第二章为第一章,又并第三第四第五章为第三章,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为第四章,又以“诚者自成”至“纯亦不已本”为第二章。凡《章句》三十三章,定作十九章。以为脉络分明,易于寻绎。又认为《中庸》全书纲领,大旨不外“求诚以尽性,由尽性以达天”,其要则在“慎独”,故其为教只在人伦日用之间,择善固执以求诚。天之至诚在于不贰不息,择善固执,求几于不贰不息。末章从“潜虽伏矣,相在尔宝”推至“于声臭俱无”,意欲令下学上达。朱子以“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九章,分释“费隐”大小,讲师因之纠缠不休,运熔则概置不取。运熔深通“礼”,对“宗庙飨”句,辨为孔颖达舜七庙的臆造。对“追王太王王季”句,证明追王文王与太王王季实在两时,文王不曾有称王之事。卷后有自跋。该书有《求志居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巢经巢诗后集

    四卷。《巢经巢遗诗》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人、子午山孩,晚号小礼堂主人、五尺道人,别署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此后三应会试皆不

  • 春秋义存录

    十二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此书极力批驳所谓《春秋》一字褒贬之说,对《公羊》《穀梁》二传拘守书法的缺陷和宋儒严峻苛刻的论说颇有廓清之功。但因作者务高求胜、翻空出奇,本书之失也较为突出。如:

  • 越草

    一卷。明沈明臣(1518-?)撰。其里贯见《丰对楼诗选》条。沈明臣著有《通州志》等。其屡试不第,与山阴(今浙江绍兴)徐渭同入胡宗宪幕。胡宗宪因事下狱而卒宾客星散。独明臣持所作诔词遍为讼冤。其行亦为世所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

  • 紫藤馆诗草

    一卷。富察敦崇(生卒年不详)撰。敦崇,满族,世居京师。家中有书斋名为“紫藤馆”。故以名集。是集所录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三年(1911)之诗作,共一百三十三首。附录诗三首,集中《哭兄及哭从文

  • 平岳疏议

    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

  • 由拳集

    二十三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除颖上知县,调任青浦知县,迁礼部主事,遭人诬谄,罢官归家,遨游吴越间,

  • 通鉴刊本识误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

  • 浮云集

    十一卷。清陈之遴撰。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编修,迁中允。后其父受牵连革职。入清后,曾任弘文院大学士、户部尚书兼少保、太子太保等。后因结党营私

  • 太医局诸科程文

    见《太医局诸科程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