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鱼堂文集

三鱼堂文集

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进士,历任知县和行取御史。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学宗程朱,以“居敬穷理”为主,力辟王阳明“致良知”说。认为王学之弊,“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粤固不可胜言”。强调“论太极”目的,“不在乎明天地之太极,而在乎明人身之太极”。著有《困勉录》、《古文尚书考》等。是集为其门人侯铨所编。凡杂著四卷,书一卷,尺牍一卷,序二卷,记一卷,墓表、志铭、圹记、传共一卷。外集六卷,则汇编其奏议、条陈、表策、申请、公移而终之以诗,陆陇其行状之类亦并附。目录之末,有其侄陆礼征跋,言陆陇其平生不屑为诗、古文、词,尤以滥刻文集为戒,故死时手边没有留下传世的文稿。至康熙四十年(1701),礼征乃旁搜广辑,汇成是集,而指示侯铨分类编次。陆陇其没后九年,此集乃出。其文既非陆陇其所手定,则其中或有未定之稿,或属偶然涉笔,不欲自存,均未可知。然陆陇其学问深醇,即使信手之作,也大抵合于文法。综观陆陇其一生,并非只以讲明心性为一室之坐谈。其两为县尹,一为谏官,政绩亦卓卓可纪。而侯铨等编定文集时乃以奏议、公牍确然见诸行事都别为外集。徒知以太极论冠篇,欲使陆陇其接迹周子,而以其循绩别为外集。尊空言而薄实政,这恐怕不能合于作者的心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忠贞轶记

    一卷。明徐懋贤编撰。懋贤江苏人,顺天教授。该书记甲申殉节之士,多半为儒生,间及一二武职闲曹,皆能挺身赴义,视死如归。至于烈妇贞媛,更是书不胜书。此书撰于甲申年,皆当时见闻,且行文质朴,可当一时之实录。

  • 四书经史摘证

    七卷。清宋继种撰。是书摘四书中各句,杂引经史,以为之证。虽于训诂义理,均无所当,但使读四书者,比类参观,获取法之益。书中多记故事,引读书之趣。唯后附制艺,猥俗可厌。书为坊间通行本。该书有道光二十四年(

  • 策府群玉

    三卷。明何乔新(生卒年不详)撰。何乔新著有《周礼集注》。此书乃私备对策之用。捃拾补掇,不足以言著书。

  • 东洲草堂金石跋

    五卷。清何绍基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诗人、书法家。道光乙未乡试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

  • 诗经逢原

    十卷。清胡文英(生卒年不详)撰。文英字绳崖,江苏武进(在今江苏南部)人,生平事迹不详。著有《诗经逢原》、《诗考补》、《诗疑义释》、《诗疏补遗》、《毛诗通义》、《屈骚指掌》、《庄子独见》诸书。是编书前总

  • 埤雅物异记言

    八卷。清董桂新撰。董氏生平见“尔雅古注合存”。《中国训诂学史》云:“其书本《埤雅》所引成说,而有关乎物性者,录为一编。复取本书与他书之足相发明者,旁注其下。此书可谓能得《埤雅》之精,足为读《埤雅》者之

  • 古诗镜

    三十六卷。明陆时雍(生卒年均不详)撰。陆时雍字仲昭,又一字幼淳,桐乡(今属安徽省)人,嘉靖进士。明澄从子。知上高。后到永宁,有惠政,民为立生祠,升工部郎中。时武定候郭勋权倾中外,陆时雍劾其欺罔朝廷,落

  • 尚书解

    不分卷。柳荣宗撰。此书解《尚书》,并不逐字逐句进行训解,而是专解各篇大义,故名《尚书解》。本书不分卷,只是依据《尚书》的篇目次序来解,每篇论断,或一二首,或十多首不等,每一小篇(首)解释文字都各有起讫

  • 易经指掌

    四卷。清相永清撰。相永清字海同,山东临淄人。作者认为“易之为书,象焉而已。读易而不玩其象,乌在其为读易”。故此书大旨在阐明易象。书中所引除《御纂周易折中》、来知德《周易集注》外,于汉魏古注、清代乾嘉诸

  • 礼记音义隐

    一卷。谢氏撰,清马国翰辑。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马国翰依据《隋志》两次引用此书:一题一卷,谢氏撰;一题七卷,不著撰人名氏,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又根据《唐志》载射慈《小戴礼记音》一卷,认为《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