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苏全集四种

三苏全集四种

二百零四卷。《目录》四卷。清徐陈谟汇编。清弓翊清补编。徐陈谟,湖北浠水人。弓翊清,河南洛阳人。道光时,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苏轼、苏辙文集四种。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或分部另传,或附他选以散见,至合三苏文并为一集者,则未有。徐陈谟由此网罗汇萃,汇为一集,以备文献之征。全书均依所据之旧本。其间有脱简或字体模糊与文义不可解者,均仿守其旧。其所据之本,诗文次序每有不同。如《老泉》、《东坡》二集,诗列文后,而《颖滨集》则诗列文前,亦均依原本顺次而排列,所有本传,以及苏轼年谱、苏辙谥议,均出他手,并附其姓名。弓翊清莅州任时,尝病其书草略、未完,思补其缺,因搜求他本为之校雠,重付剞劂。书前有徐陈谟、弓翊清二序,及州人杨光泗所为凡例。所收三苏文集四种,计苏洵《嘉祐集》二十卷、苏轼《东坡集》八十四卷、苏轼之子苏过的《斜川集》六卷、苏辙《栾城集》四十八卷、目录二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在校勘上,此书尽量选用善本,如《栾城初集》用淳熙六年(1179)校本,《栾城后集》则用明代王执礼、顾天叙校本,因此,有其一定的版本价值。有眉州三苏祠刻本。

猜你喜欢

  • 广释亲

    一卷。张慎仪撰。慎义(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别号厩叟。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尚著《蜀方言》、《诗经异文补释》、《方言别录》等。是编乃就钱唐梁氏残稿增补而成,梁氏其人无从考知。篇末附慎

  • 御定孝经衍义

    一百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和爱新觉罗·玄烨(见《日讲易经解义》)等御定。是书为顺治十三年(1656)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告成。圣祖亲为鉴定,并为之作序,然后颁行。是书体

  • 泌园集

    三十七卷。明董份撰。生卒年不详。董份字用均,号泌园。乌程(今浙江)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十。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此集为其孙嗣茂所编。共诗七卷、文三十卷。此集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有《四库全

  • 江夏县志

    ①四卷,清马仲骏纂修。马仲骏,字澹庵,河南宜阳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

  • 红绶轩帖

    四卷。明董其昌(1555-1636)书,陈钜昌(生卒年不详)刻。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少好书、画,临摹真迹,书学颜真卿、虞世南以及钟、王,行楷之妙,

  • 涧于文集

    二卷。清张佩纶(1848-1903)撰。张佩纶,直隶丰润(今河北)人,同治进士,以编修大考擢侍讲,累迁辽副都御史,后以会办福建海疆事,兵败落职,曾参与庚子议和,赏四品京堂,称疾不出。佩纶论文称“近世古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明季忠烈纪实

    二十卷。清徐秉义(生卒年未详)撰。秉义,字彦和,号果亭,江苏昆山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秉义兄弟三人,先后为《明史》总裁官,藏书甚富。秉义有《培林堂书目》,收录明代史

  • 日知堂文集

    六卷。清郑端(约1674前后在世)撰。郑端字司直。枣强(今河北枣强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累官偏沆巡抚。此集为郑端文集。共六卷。奏疏二卷,文告一卷,记序、书启、传志三卷。集中

  • 龙冈山人古文抄

    十卷。《紫藤花室骈文》四卷。清洪良品(?-1897)撰。洪良品字叙澄,号右臣,同治进士,官户科掌印给事中,生卒年及藉里失详。道光以后,清代治古文者,多师法桐城,以方苞,姚鼐为宗。桐城古文,律严制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