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传文,再为考证,其中突厥传分为三段考证,第一段自突厥初起金山之阳,至灭颉利建云中定襄二都督府,第二段自车鼻被擒,置狼山都督燕然都护诸府,至筑三受降城迄默啜与拔野古战于独洛河登利可汗被杀,第三段自西突厥分乌孙地,至盖嘉连击碎叶入怛罗斯等城,迄黄黑二姓役属葛逻禄,吐蕃传总为一段,回纥传按所载回纥至薛延陀拔野古诸国顺序分段,沙陀传也总为一段,北狄传按契丹奚室韦黑水靺鞨勃海各国分段,东夷传按高丽百济诸国分段,南蛮传按南诏林邑诸国分段,西域传按泥婆罗诸国分段。是书为介绍、辩证我国唐代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情况的荟萃之作,为此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一集》收有此书。

猜你喜欢

  • 乐山回文四种合刻

    四卷。《补刻》一卷。清王嘉诚(生卒年不详)撰。王嘉诚,字乐山,北京蓬莱宫道士,自号云鹤道人,他少年业儒,喜吟咏,精书画。乐山回文,有《京西名胜》、《房山古迹》、《留台杂咏》、《庐洲秋兴》,四种各一卷,

  • 续广雅

    三卷。清刘灿撰。刘氏生平见“支雅”。是编由定海黄式三、同里王堃为之考订。戚学标序称其搜葺经传及先儒遗训,补前人所未备。惜未能自注其所出。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

  • 大学古本旁注

    一卷。明王守仁(1472-1528)撰。守仁字伯安,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世称阳明先生,其学称“阳明学”或“王学”,著有《王文成公全书》。《大学》一书载于《礼记》。唐以前未

  •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

  • 董方立文甲集

    《乙集》各二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庆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舆地名物之学,著述颇多。有《椭圆求周术》、《三经术衍补》、《兰石词》和《董方志甲

  • 泽农要录

    六卷。清吴邦庆(生卒年不详)撰。吴邦庆,字霄峰,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人。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吴邦庆家乡地势低洼,积水很多,能够种植水稻。吴邦庆便辑录前人农书中有关种稻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写成

  • 老子唐本考异

    一卷。清严可均(详见《说文声类》)校,魏锡曾(生卒年不详)补正。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贡生,官至福建监使。据钱大昕《潜研堂》跋末记载;易州景龙《道德经》碑,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严可

  • 纂修即墨县志

    二卷。佚名纂。康熙十一年(1672),朝庭命各省普修邑志,即墨知县乃奉命修志,遂成新志。《纂修即墨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刻本。此志板刻质量极差,残缺漫灭,几不可读。其体例大部分承袭旧志而作

  •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

  • 群书备数

    十二卷。明张九韶(见《群书拾唾》撰。查阅其内容,与《群书拾唾》一字不异。约为书肆重刊,有意更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