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邓茂七起义

邓茂七起义

明代中期福建农民起义。邓茂七,原名邓云,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人,佃农出身,因杀死地主,逃往福建沙县,改名茂七。正统十三年(1448年)四月,他领导农民开展斗争,反对给地主送租到门,拒绝缴纳“冬牲”。官府派兵镇压,邓茂七在沙县发动起义,建立农民政权,设官署,立总甲里长, 自称“铲平王”。附近农民积极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起义军在围攻延平府的同时,分兵攻下福建二十余县,杀死前来招降的明朝官吏。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明军招降了起义军首领罗汝先、黄琴等人,这些叛徒把起义军引入明军包围圈,邓茂七不幸中箭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梁犊起义

    后赵时戍卒起义。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石虎杀太子石宣,太子十万名卫士被发配凉州(冶今甘肃武威)戍边。其中一万余名自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向西北出发。第二年,这些满怀愤怒的士兵公推梁犊为首领,在雍城

  • 北柩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帐在大内帐殿之北,亦称北衙、北院。掌兵机、武臣铨选及群牧之事。凡契丹兵马皆隶属之。有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北院枢密副使、签书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宗室、后族充任。

  • 争国本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

  • 采石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诏。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六月,金海陵王迁都开封,括马签兵。九月,发兵大举攻宋。宋淮西守将王权不战而逃,淮东守将刘锜也败退江南。两淮遂为金军占据。十一月,金军自采石(今安徽当涂

  • 陈国役人暴动

    春秋中期,陈哀公之弟公子黄与贵族庆氏争夺政治权力,于公元前550年乘哀公朝楚之机,借楚人的力量进攻庆氏。庆寅、庆虎公开叛楚,强令陈人筑城抗拒楚军。筑城的夹板坠落,庆氏杀筑城役人示惩。役人不堪忍受,相互

  • 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密切联系。王莽倒行逆施,致使西域与汉关系中断。匈奴乘虚而入,奴役西域。光武帝刘秀时,因忙于平定割据,无暇外顾,匈奴趁机控制西域,侵扰河西。汉明帝决定击匈奴通西域。永

  • 兵部

    官署名。三国曹魏始置五兵(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尚书。西晋泰始年间废省,另置驾部、车部、库部等官。太康年间将原五兵中的中兵、外兵分为左右,置七兵尚书。东晋以降,复置五兵尚书(刘宋一度罢省)。隋

  • 约法会议

    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御用造法机构。袁世凯当上正式大总统并解散了国会后,立即向约束其权力的《临时约法》开刀,要求政治会议修改约法。但政治会议是由袁指定议员组成的咨询机构,并无造法资格。于是政治会议议决另

  • 景云之变

    李隆基诛杀韦后及其党羽的政变。韦后毒死中宗以后,欲揽大权。但武则天第四子相王李旦(即前废睿宗)以及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尚有相当势力,是韦后专权的主要障碍。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结交才勇之士,与太平公

  • 阿合马事件

    元朝初年阿合马擅权及其被杀事件。阿合马系花刺子模费纳客忒(今苏联塔什干西南)人, 曾为察必皇后斡耳朵侍臣。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任中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