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贵阳教案

贵阳教案

一名青岩教案,或青岩开州教案。1861年(咸丰十一年)法国天主教主教胡缚理在贵阳横行无忌, “强行”传教,乘紫呢大轿招摇过市,激起官绅民众公愤。贵州巡抚何冠英、提督田兴恕致函全省官吏,要求“无论城乡,一体留心稽查。如有来自外方之人,缪称教主等项名目,欲图传教惑人,务望随时驱逐。”候补道缪焕章编印《救劫宝训》,号召“屏黜异端”。田兴恕部下首先在贵阳附近展开驱教活动。6月12日(五月五日)青岩镇团丁焚毁教会学堂,捕杀教民四人。法国使馆代办哥士耆要求新任巡抚韩超张贴《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赔偿教会损失,遭韩拒绝。次年春,法国教士文乃耳在开州唆使教民拒缴捐税,知府戴鹿芝逮捕文乃耳等四人以极刑处死。兴义、普安、永宁等地官员也进行驱教活动。法使在英美驻华公使纵容下态度强硬,主张“严办官吏,以儆效尤。”此案交涉经年未决。1863年(同治二年)法使以战争恫吓迫使清政府将韩超交部议处,田兴恕革职发配新疆,缪焕章永不叙用《救劫宝训》毁版,提督衙门拨充天主教堂,赔银一万二千两结案。

猜你喜欢

  • 马江之战

    见“马尾海战”。

  • 省长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省的行政长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于7月6日将巡按使改为省长,巡按使署改称省长公署。省长总理全省政务,偏重民政,由中央任命。军政长官则称督军、督理。1924年12月11日临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黑旗军援越抗法

    刘永福所部军队援助越南抗击法国侵略的斗争。刘永福(1837—1917),广东钦州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随父流亡到广西南部的上思县,做过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参加广西农民起义。1865年(同

  • 明朝

    朝代名。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朱元璋北伐军进占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正月,朱元璋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都南京。朱元璋即明太祖。永乐十九年(公元

  • 忠义军

    义和团运动时期东北最大的一支民众抗俄武装。1900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俄军侵略东北,清军抵抗失利。刘永和在吉林磨盘山率众数千人, 树起“忠义军”旗帜,坚持抗俄斗争。次年初,与王和达、董毅敏为首的

  • 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攫得津镇铁路修筑权的英、德两国强迫清政府订立《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合同规定津镇铁路分为南北两段。德国承办天津至山东峄县段,英国承办峄县至江苏镇江段。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 计口授田

    北魏初年一种以人口为依据分配土地的办法。鲜卑族拓跋部在拓跋珪平定中原前,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部落。拓跋珪平定中原后,开始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及其周围分土定居。拓跋氏统治者又从中原地区及当时的蒙古草

  • 赵充国治羌

    羌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朝时,以种落为单位,逐水草而居,主要分布于今西北地区。时而臣服于汉,时而与匈奴联兵攻劫汉朝边郡。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赵充国善骑射,通兵法,熟悉匈奴与羌人情况,汉宣帝

  • 卿事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称卿事,亦作卿士。殷墟甲骨文已有“卿史”,即卿事,但其具体职掌不明。周代卿士多由太师或太保兼任,管理一切军政事务和四方诸侯事务,周初铜器《令彝》铭文“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