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太平军第一次西征

1853——1856年(咸丰三至六年)间太平军为控制长江上游各省以确保天京而进行的西征。1853年5月(咸丰三年四月)太平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率战船一千余艘溯江而上,开始了西征。6月(五月)西征军再克安庆,由湖口入江西,围攻南昌。继而天京派石祥祯、韦俊等率军增援。但清军拚命抗拒,太平军久攻不下。9月(八月)天京下令撤南昌之围,将赖汉英革职调京,并派石达开驻扎安庆,指挥西征战局。太平军随即撤围北上,据守九江,转攻其他州县。西征军由九江兵分两支:一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经略皖北,夺安庆,取庐州,大败安徽巡抚江忠源所部清军,迫使江忠源投水毙命;一支由石祥祯、韦俊率领沿江西上,挺进湖北,大败湖北清军于田家镇,再克汉口和汉阳,旋即撤出,退至黄州 (今黄冈)一带。1854年2月(咸丰四年正月)曾天养与石祥祯会合,再度沿江西上,破堵城清军大营,湖广总督吴文镕兵败自杀,西征军乘胜进占汉口、汉阳,包围武昌。西征军由此分兵经略湖北和进规湖南。南下之师连战皆捷,相继攻克岳州(今岳阳)、常德、湘潭、靖港,直薄长沙。4月28日(四月二日)在靖港大败曾国藩湘军水师。然而由于兵力分散、指挥不当,西征军在湘潭战役中失利,战船大批被焚。湘军乘机反扑,西征军退据岳州,驻守待援。6月(六月)西征军在湖北战场接连取胜,再度攻克武昌。湖北战场的西征军曾天养、韦俊等先后进援湖南。曾国藩分军三路北犯, 7月25日(七月一日)攻陷岳州,曾天养等退守城陵矶。8月9日(七月十六日)曾天养等西征军反攻岳州,重创湘军水师,阵斩湘军统领褚汝航等。不久,曾天养在与湘军悍将塔齐布交战中不幸殉难。西征军被迫退守湖北。10月中旬(八月下旬),汉口、汉阳和武昌相继失守。12月3日(十月十四日),秦日纲等西征军从田家镇败退,湘军乘机猛扑九江,西征受挫。值此关头,石达开受命自安庆赶到湖口主持西征战事。1855年2月11日(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西征军在湖口大败湘军水师,曾国藩窜往南昌。西征军乘胜进击,在湖北广济(今梅川)大败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军,并于4月3日(咸丰五年二月十七日)三克武昌。西征军与湘军相持于九江与武昌城郊。9、10月(八、九月)间湘军大举进犯武昌。石达开率军往援。他采取先取江西、进规湖南、诱敌撤离武昌的策略,挥军入赣。1856年3月24日(咸丰六年二月十八日)石达开率部直攻南昌咽喉樟树镇,大破湘军。西征军传檄远近,江西八府五十余州县望风归附。曾国藩困守南昌,急令包围武昌、九江之师回援。是时石达开奉命回援天京,遂使湘军获得喘息之机。太平军西征历时三年,终于控制了武昌、九江、安庆三大重镇,占领了皖、赣和鄂东大部地区,稳定了长江上游的局势,对于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重大意义,并为后期革命战争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 王翦伐楚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的事件。起初,秦王嬴政(即秦始皇)欲攻取楚国, 问李信: “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说: “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说: “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以为王翦年老胆怯,遂使

  • 共爱会

    中国第一个争取男女平权的爱国妇女团体。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留日女学生胡彬夏、林宗素等听到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祖国危在旦夕的消息后,在北京召开共爱特别会,含泪进行演说,决议要从军北征。她们哭诉: “

  • 云南箇旧锡矿工人反抗斗争

    1903年5月14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箇旧锡矿工人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反对清政府出卖路矿和镇压群众爱国运动,在周云祥领导下发动起义,提出“仇教阻路”、“阻洋占厂”的口号,击败清军,占领锡矿

  • 常捷军

    清政府勾结法国侵略者组成的反动武装。1862年7月(同治元年六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等相勾结,仿照华尔洋枪队,招募中国士兵约千人,在宁波组成中法混合军,名常捷军。因头裹花

  • 箕子走朝鲜

    商亡后,贵族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的传说。据《史记》、《尚书大传》和《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箕子是商纣王叔父,官太师。因为纣王淫泆,箕子向纣王进谏,反被纣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他从囚牢中释放,箕子遂带领族人

  • 宦官二十四衙门

    明代宦官机构。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汉唐末世宦官专权,严禁宦官过问政事,并铸铁牌置宫门,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成祖时,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南京内宦的支持,以为宦官可靠,即位后,遂委以出使、

  • 永嘉之乱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率众反晋夺权,建立汉国。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军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参见“刘渊、石勒反晋”。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

  • 吴淞之战

    鸦片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吴淞位于黄浦江、长江汇流入海处,扼江海咽喉,筑有东西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驻守西炮台,参将崔吉瑞等驻守东炮台。1842年6月16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英军进攻吴淞。两江总督

  •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周都镐京地区的国人发动的驱逐周厉王的武装暴动。周厉王贪婪残暴,任用荣夷公作卿士,实行专利。国人不满,发出怨言,厉王又使卫巫监谤,用武力压制舆论,使得矛盾激化,国人相与叛变,武装袭击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