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墨家

墨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节葬”;在文化上,主张“非乐”;在天道观问题上,主张“天志”、“非命”;在鬼神有无问题上, 主张“明鬼”;在认识论问题上,创造了“三表”法,即检验言论的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第一,要有历史根据。第二,要有百姓的感觉经验。第三,要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及其门徒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成员都过着极苦的生活,有着严密的纪律。《淮南子·泰族训》说: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其领袖称为“巨(钜)子”。墨子死后,墨家分化为三派。《韩非子·显学曰》:“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其中后期墨家的一派摆脱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发展了他的认识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对自然科学中的几何学、力学、光学等,也有一定研究和贡献。《墨子》一书为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猜你喜欢

  • 铁官徒起义

    汉成帝时铁官刑徒的起义。汉代铁官刑徒,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在铁官监督下, 从事采矿、冶铁、铸造器械等苦役。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夏六月,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县)铁官徒申屠

  • 冯嫽三使乌孙

    乌孙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起初在祁连、敦煌间生息,后受匈奴压迫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今苏联伊什提克附近),武帝为联系乌孙以制匈奴,曾派张骞出使西域至乌孙,又曾先后使江都王刘建女刘细君及

  •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又称《中日朝鲜商订专条》或《中日为朝鲜撤兵条约》。1884年(光绪十年)驻朝日军支持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军应朝鲜政府之邀帮助镇压, 日本借此要挟清政府谈判。1885年4月18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四日)

  • 周(张士诚)

    元末农民战争中张士诚建立的政权。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以操舟运盐为业,常受富家凌侮。至正十三年 (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及其弟士义、士德、士信联合李伯升等,计十八人,杀灭

  • 郑作丘赋

    春秋时期郑国子产进行的一次军赋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43年,子产任郑国执政期间,在编制农村什、伍组织的同时,使“田有封洫”,即重新整伤土田的封疆和沟洫,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田亩征收军赋。五年之后,子产又进一

  • 天津协定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壬午内禅

    南宋高宗赵构传位孝宗赵昚的历史事件。维扬之变后,赵构惶恐失据,沉湎酒色,丧失生育能力。幼子赵旉又夭亡,遂无后嗣。臣僚屡请早立太子。乃选太祖后裔赵伯琮,赐名瑷;赵伯玖,赐名璩,同育于宫中。绍兴五年(公元

  • 练兵处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

  • 宋朝

    朝代名。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所建。归德军旧为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为赵氏发迹之地,因建国号为宋。共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阶段。北宋建都于东京(

  •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设置于省内各重要地区,负责绥靖地方责任。镇守使由大总统委任,一般多由师长、混成旅长、旅长兼充,有些地方设有副职,称镇守副使。某些特别地区的镇守使职权编制与一般的不同,不但维持地方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