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习文教起义

习文教起义

清咸丰、同治年间山东邹县农民起义。习文教系白莲教支派,其首领宋继鹏在邹县东部传教,所得信徒颇众。1861年春,(咸丰十一年春),捻军由苏、豫北上入鲁作战,宋继鹏率徒众起义,攻克邹县。清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督办山东军务,派兵围攻,义军退入山区白莲池。是年冬,宋继鹏率义军与幅党、长枪会起义军相配合,大败清军。1863年(同治二年)白莲池失陷,宋继鹏英勇牺牲,习文教起义遂告失败。

猜你喜欢

  • 晋杀三郤

    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权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晋厉公在位期间,为加强君权,想全部去掉原来在朝执政的大夫,改立其左右宠信之人。当时任晋国执政的郤氏在所有贵族中势力最大, “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对公室构成

  • 新顺政权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建立的政权。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湖北襄阳初建农民政权,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这时的设施,主要是建立军制和中央、地方官制。军队的编制分为中、左、右、前、后五

  • 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长官商议国事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相,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 秦灭巴蜀

    战国时,巴人分布在今四川东部的嘉陵江和长江沿岸,巴国都城在今重庆;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一带,蜀国都城在今成都。秦惠文王为了兼并领土和贪图蜀地物产富饶,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灭了

  • 中法越南条款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东汉三绝三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密切联系。王莽倒行逆施,致使西域与汉关系中断。匈奴乘虚而入,奴役西域。光武帝刘秀时,因忙于平定割据,无暇外顾,匈奴趁机控制西域,侵扰河西。汉明帝决定击匈奴通西域。永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又称“民元约法”。1912年 (民国元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通过,11日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共七章五十六条,按照西欧资产

  • 夜郎附汉

    夜郎,古代地方政权名。辖境包括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其民从事农耕,以夜郎侯为君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唐蒙为郎中将,出巴蜀,见夜郎侯多同,相约设置官吏,使其子为令,设犍为郡。

  • 庚戌之变

    明世宗时鞑靼军进攻北京的事件。明景帝时,蒙古族瓦剌部衰落,鞑靼部兴起。孝宗时,鞑靼部达延汗(亦称小王子)统一大漠南北。并进行了分封,其中以据有河套地区的俺答势力最大。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俺

  • 鲁用田赋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军赋制度的改革。《春秋经》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记载,鲁“用田赋”。一般解释为按田亩征收军赋(包括兵甲、车马之类),它表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得到政府的认可。但一些学者认为“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