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律赋

律赋

赋体名。律赋是唐代在齐梁骈赋的基础上,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新赋体。其基本特点大致为:(一)篇幅字数有一定的限制。李调元《赋话·新话》卷四:“唐时律赋,字有定限,鲜有过四百者。”律赋超过四百字者也有,如白居易的《鸡矩笔赋》、元稹的《观兵部马射赋》等均超过五百字,是对律赋规模体制的一种突破。(二)用韵的数量、韵脚平仄的运用均有一定的要求。唐代律赋用韵数量要求比较宽松,用几韵有相当的灵活度。然其常规一般为八韵。此制始于开元二年(714)所试《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今唯存李昂《旗赋》一篇,见《文苑英华》。中唐科考赋八韵者为最多。“私试”(即平时练习)之作,赋八韵也为常例。对于用韵的平仄要求,原无定格。至唐中后期逐渐发展出四平四仄之定例。至于用韵的次序,则有依次与不依次之别。考试明文规定“次用”,即按规定韵字次序依次用韵,实际上不依次用韵的例子似乎更多一些。晚唐以后,情况有所变化。(三)命题有一定准则。题目取资,范围包括时事、古事、景物、事理、经史子集、曲名诗句等等。其特点,李调元说:“大约私试所作而播于行卷者,命题皆冠冕正大。逮乎晚季,好尚新奇。……元和、长庆以后,工丽密致,而又不诡于大雅。”(《赋话》卷二)(四)律赋的章法、结构也有一定的讲究。唐人已重破题,入题之法,有虚入、实入、题字对举、对策、考辨、论赞、序记、疏释、原议种种(例详王芑孙《读赋卮言》)。结构有因题义布局与依换韵分层等等。(五)句法多用四六。四六句法,本起自骈赋,律赋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自元稹、白居易始有所突破。晚唐律赋又趋精密,讲究巧对,细针密线,斗巧争奇。

猜你喜欢

  • 杜景山

    【介绍】:见杜昆吾。

  • 唐诗广选

    明凌宏宪编。宏宪,生平未详,约明朝中后期人。《唐诗广选》,七卷。乃就李攀龙《唐诗选》增补而成,实则选诗与李氏《唐诗选》基本相同。引用前贤评语甚多,录于简端或诗尾,皆为朱墨套印。卷前有凌蒙初《唐诗广选序

  • 范叔

    指范雎。范雎字叔。高适《咏史》:“尚书绨袍赠,应怜范叔寒。”参见“范雎”。

  • 郎馀令

    【介绍】:高宗时人。字元休,定州新乐(今属河北)人。进士及第,历霍王府参军、幽州录事参军,终著作佐郎。博学能文,曾撰《孝子后传》等书传世;工画,尤长山水古贤,其刻画古帝王像,时称精妙。两《唐书》有传。

  • 七哀

    见“七哀诗”。

  • 武丁

    ①商朝国王,后世称为高宗。许浑《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州别业题旧书斋》:“宾御莫辞岩下醉,武丁高枕待为霖。”②古传说中的仙人名。姓成,名武丁。相传七月七日夜自谓织女渡河,自己当还仙宫,因与其弟告别而

  • 义门读书记·河东集

    何焯著,崔高维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8月出版。《河东集》分上、中、下三卷(即全书35~37卷),下卷评论柳宗元诗40余首。

  • 郢路

    通往郢都的路途。亦代指文坛歌场。李白《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参见“郢曲”。

  • 唐人三家集

    合集。唐骆宾王等著。清秦恩复编。二十六卷。此书录骆宾王、吕温、李观三家诗文,刊刻精善。有道光十年(1830)江都秦氏石砚斋影宋本,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

  • 七言绝句

    亦省称“七绝”。指近体诗中每句为七言的绝句。全诗七言四句;一般不讲求对仗,如果对仗,一般多见于首联;首句一般入韵,也有不入韵者,押平韵。参见“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