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对句拗救

对句拗救

指在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那么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主要包括:①如果七言诗出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一字相应的应分别以仄和平相救。如: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唯(应仄而平)对松篁听刻漏,更(应平而仄)无尘土翳虚空。”张祜《爱妾换马》之一:“乍(应平而仄)牵玉勒辞金栈,催(应仄而平)整花钿出绣闺。”②五言诗出句第一字,七言诗出句第三句该平而用仄,则五言诗对句第一字、七言诗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元稹《早归》:“远(应平而仄)山笼宿雾,高(应仄而平)树影朝晖。”许浑秋日早朝》:“井转辘(应平而仄)轳千树晓,门开阊(应仄而平)阖万山秋。”③在五言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应的位置该仄而用平。如:韦应物《简卢陟》:“可怜白(应平而仄)雪曲,未遇知(应仄而平)音人。”王维酌酒与裴迪》:“草色全经细(应平而仄)雨湿,花枝欲动春(应仄而平)风寒。”④在五言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一联中,五言诗出句第三字、七言诗出句第五字该平而用仄,则在对句相同位置该仄而用平以相救。如杜甫《促织》:“促织甚(应平而仄)微细,哀音何(应仄而平)动人。”杜牧《南楼夜》:“歌声袅袅彻(应平而仄)清汉,月色娟娟当(应仄而平)翠楼。”

猜你喜欢

  • 出性

    ①本性。拾得《诗》之十三:“世上一种人,出性常多事。终日傍街衢,不离诸酒肆。”②别出心裁。张怀庆《窃李义府诗》:“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

  •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介绍】: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句。二句以蝘蜓、鱼目比似龙而非龙、似珠而非珠的伪善小人,以龙和珍珠比喻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正直君子。而在现实中那些假冒伪劣的假货和假人才,往往比真货、真人才还吃香。蝘蜓(

  • 悬车

    ①形容险阻。杜甫《提封》:“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②古代年七十而致仕,家居废车,故以“悬车”谓官吏退休。白居易《不致仕》:“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亦代指七十岁。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 悄悄

    ①忧伤貌。戴叔伦《二灵寺守岁》:“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②寂静貌。韦应物《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山郭恒悄悄,林月亦娟娟。”

  • 邢群

    【生卒】:800~849【介绍】:字涣思,河间(今属河北)人。太和三年(829)进士。历官太子校书郎、协律郎、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处、歙二州刺史等职,以能治见称。善诗文,与杜牧、许浑多有唱和。《全唐

  • 赪尾

    喻人辛劳困苦。语出《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李咸用《赠友弟》:“谁能终岁摇赪尾,唯唯洋洋向碧涛。”罗隐《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只叹雕龙方擅价,不

  •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介绍】: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三四句。写夹溪风景,鸟去鸟来于山色之中,年年如此;夹溪的人家,喜庆吊丧,人歌人哭,岁岁有异。在写景中暗寓山河依旧而繁华不再的感慨。

  • 西门

    ①城西门。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②即西门豹。战国魏人,曾任邺令,有惠政。他破除迷信,废除为河伯娶妇陋俗,兴修水利,尤为人所称道。元稹《赛神》:“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

  • 楚郊疑凤

    即楚客山鸡。李峤《雉》:“楚郊疑凤出,陈宝若鸡鸣。”

  • 班定远

    指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后投笔从戎。奉命出使西域,令五十余国皆内属。官至都护,封定远侯。后多以“班定远”咏边将辛苦,或以勉励人建功立业。武元衡《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还》:“何惭班定远,辛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