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省试诗

唐代省试诗

在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加试的诗歌称为省试诗。现存于《文苑英华》的省试诗将近五百首(见《文苑英华》卷一八〇至一八九)。在唐初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进士考试只考策文,与诗赋无关,到唐高宗调露二年(680),由于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奏请,进士科才开始加试杂文。所谓杂文,最初是包括诗赋在内的各体杂文。大约至天宝时,进士试诗赋各一才成为定制。省试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为了争取非高门世族出身的士人的支持,以网罗有文学才能的人来充实政权机构;另一方面,唐诗的繁荣兴盛也为省试诗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省试诗不同于一般的诗歌创作,它是唐诗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就其性质而论,省试诗属于测验考生写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的一种手段。在唐代进士科三场考试中,诗歌和赋放在第一场,成了决定考生去取的最关键因素。省试诗只用五言体一种形式,通常为五言六韵,偶尔也有五言四韵或五言八韵。这种诗体除了首尾四句外,中间的和律诗一样,都要对仗,实际上就是短的五言排律。省试诗的命题范围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描写宫廷生活、歌颂唐王朝声威的,如《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等。二、有关节令的题目,如《东郊迎春》、《清明日赐百僚新火》等。三、有关景物的题目,如《龙池春草》、《山出云》等。四、以有一定文史含义的器物为题的,如《明堂火珠》、《亚父碎玉斗》等。五、以有文学意味的题材为题的,如《湘灵鼓瑟》、《青云干吕》等。从各类题材所占的比重来看,以写景诗和咏物诗的数量居多。由于省试诗的命题权为主考官所掌握,应试者无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特长自拟题目,故省试诗的思想内容比较狭窄,离现实生活较远,缺少对时事政治及重大社会问题的反映,没有一首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

考生写作省试诗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的要求,如一定要用五言排律,一般只能用六韵,有时还要限韵之类,同时还必须讲究音律的和谐、对仗的工整和词藻的华美。如果应试者稍稍违背了考试的要求,即有落第的不幸。此外,举子们为了能考中进士,常常别出心裁,巧妙地利用卷面做文章,以博得主考官的好感、赏识或同情,增加及第的希望。故省试诗并非单纯的文学现象,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卷面上往往出现五花八门的怪异情况:有的考生曾直接要求能受到重用,如“久处沉潜贵,希当特达收”(《玉水记方流》),“的终难掩,晶莹愿见收”(《浊水求珠》);有的考生借题发挥,奉迎主考官,如“每念提携力,常怀搏击功。以君能惠好,不敢没遥空”(《出笼鹘》);有的考生竟在卷面上写出自己的悲惨处境,以乞求主考官的怜悯,如“文墨悲无位,诗书误白头。……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求自试》)。举子们在省试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都是唐代科场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些对于我们研究唐代科举制度以及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状况、心理特征和士风等问题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省试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高,但也并非都是平庸低下之作。省试诗中以写景诗和咏物诗写得较好,能够做到意境高妙、构思精巧、含蓄有味。钱起的《湘灵鼓瑟》、李肱的《霓裳羽衣曲》等,都是传诵一时的佳作。

省试诗的产生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创新,它充分反映了唐代统治阶级对官员文化水平的重视,彻底打破了汉代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德行”取人的传统,真正体现了科举制以才学取人的特点。此外,省试诗对唐诗的普及和推广、提高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促进唐诗艺术形式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南柯一梦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被封为南柯太守,并被招为驸马,享尽荣华富贵。后因征战失败,公主又死去,遭国王疑忌,被贬遣而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槐安国,而槐树南侧树枝下另一蚁

  • 寒山

    【介绍】:唐诗僧,为玄宗至德宗时人。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山亦名寒岩,故自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时有过从。其诗内容复杂,多写僧人生活,亦有描写山林景色和反映农民愁苦生活

  • 沈传师

    【生卒】:777—835【介绍】:字子言,行八。传奇作家沈既济子。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为杜佑所重,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又中制科。授太子校书郎,累官至吏部侍郎。长于史学,工书能诗,与白居易

  • 别韦参军

    【介绍】:高适作。写于客游梁宋时期。诗前半写长安求仕未遇的不平和隐居生活的困苦辛酸,后半写对韦氏深情厚谊的感激和别时的惆怅及对友人的劝慰。该诗采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字字情真,直而不露;又多用偶句,讲求音

  • 胡为

    (—wèi)何为;为什么。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 斩蛟

    斩杀蛟龙。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勇士斩杀蛟龙之事。因以“斩蛟”赞美勇士为民除害。刘禹锡《壮士行》:“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 陈孙

    【介绍】:唐代诗人。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与天宝诗人陈元初有交往,作《移耶溪旧居呈陈元初校书》赠之。《全唐诗》存诗一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七。

  • 东家女

    见“东家子”。

  • 王昌龄评传

    蒋长栋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全书首尾五章重点探讨王昌龄的家世、所处时代及其边塞诗、妇女诗、送别诗所取得的成就,中间十章按时间顺序对其各个时期的生平、创作作了翔实的考证、叙述和评价。傅璇

  • 三唐诗品

    清宋育仁撰。有清考隽堂刻本、《古今文艺丛书》(第一集)本。凡三卷,论诗68家。以唐为初唐、盛唐、晚唐三期,且仿钟嵘《诗品》之体例,故名《三唐诗品》。宋育仁师承王闿运,论诗重探其渊源,于唐诗人与魏晋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