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吞蝗

吞蝗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蝗虫行,伤稼损农,唐太宗忧心如焚,吞食蝗虫,希望将灾害转到自己身上。见《贞观实录》。白居易新乐府·捕蝗》:“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猜你喜欢

  • 刘秩

    【介绍】: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字祚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刘知幾子,排行十六。玄宗开元时,进士及第。二十二年(734),任左卫兵曹,转左监门卫录事参军,迁宪部员外郎。天宝间,除陇西郡司马

  • 白香山

    【介绍】:见白居易。

  • 安期

    见“安期生”。

  • 山下宿

    【介绍】:白居易作。约于元和十二年(817)至元和十三年作于江州。诗中的“水边碓”指水碓,是一种舂谷设备,诗中是用其舂云母。诗人一日于山下独宿,在静静的夜里,听着水边水碓之声,写下了这首小诗。意境清幽

  •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介绍】:白居易《春题湖上》尾联。勾留,逗留。此湖指西湖。二句谓诗人不能抛下杭州而去,有一半原因是为西湖而逗留。充分表现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 罗绍威

    【生卒】:877—910【介绍】:唐末五代诗人。字端己。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少有英气,明习吏事。文德元年(888),授左散骑常侍,充魏博节度副使。光化元年(898),袭父位为魏博节度使,年二十二

  • 唐代诗词语词典故词典

    顾国瑞、陆尊梧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180万字。本词典专在诠释唐五代诗词中的语词和典故,分语词和典故两部分,均依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同音者,依笔画排列。语词义以唐五代时所见的意义

  • 鼎鼐

    本为古代两种烹饪器。商相傅说曾以调和鼎鼐之味喻治国。故后成为宰相一类重臣的代称。皎然《劳山居寄呈吴处士》:“官居鼎鼐古今无,名世才臣独一余。”

  • 惟陈言之务去

    文学主张。这是韩愈提出的主张。在《答李翊书》中,他自叙学习经历时说:“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意为:当把心中所想写出来时,想力求去掉“陈言”,真困难啊!“陈言”指词句和意义

  • 会当

    定当;定将。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