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兴寄

兴寄

诗学术语。指比兴寄托,即以《诗经》所开创的“因物喻志”、“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真实情感,寄寓深刻的思想。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书》说:“仆尝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最早提出“兴寄”问题,把它作为变革当时诗风的指导思想之一。他所说的“兴寄”,并不完全是指艺术手法,更多的是指诗歌思想内容而言,是注重全篇寓意的寄托,而不是注重个别语句的比喻或发端。陈子昂以后,诗人们有的仍沿用“兴寄”之说,如元稹《叙诗寄乐天书》批评“沈、宋不存兴寄”;有的则改用“比兴”替代“兴寄”,如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说:“导扬讽谕,本乎比兴。”

猜你喜欢

  •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介绍】:李商隐作于大中七年(853)梓州幕时。诗人长期游宦在外,长安家中昔日备受宠爱的骄儿,如今失去母爱,寄人篱下,诗人的复杂心情可以想见。中二联点出诗人最为系念的几个方面,末联营造的黯然神伤的气氛

  • 四体

    集句诗的别称。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王荆公暮年喜为集句,唐人号为‘四体’,黄鲁直谓正堪一笑尔。”参见“集句”。

  • 暮春归故山草堂

    【介绍】:钱起作。当写于在长安为官时。作者一云刘长卿,题为《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见《全唐诗》卷一五〇。故山草堂,指建在蓝田谷口的草堂。诗写暮春繁华将逝之景,借幽竹清阴待归之奇想,抒写弃官归隐之情。语

  • 释泚

    【介绍】:一作僧泚。大历时僧人。《全唐诗》存诗2首。

  • 琴无弦

    《晋书·陶潜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典形容人情趣高雅,任真自得。白居易《访陶公旧宅》:“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介绍】:裴迪《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句。向,在。鸟在夕阳中争先飞回鸟巢,从蝉的鸣叫声中,已预知秋天将要来临。二句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描写青龙寺幽僻寂静的环境。

  • 两重阳

    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日和九月初十的小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北齐二首

    【介绍】:李商隐作。二首均咏北齐后主高纬宠冯淑妃,荒淫亡国之事。诗人从历史事件中剪裁提炼典型的场景与细节,加上适当的议论,采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尖锐地讽刺了帝王因宠女色而种下亡国祸根的荒淫昏聩,使读者

  • 月寒花露重,江晚水烟微

    【介绍】:江为《江行》诗句。诗写江行所见之景:夜晚月亮寒光四照,花朵上的露水特重;傍晚时分,江上升腾起水雾,一片微茫。诗境朦胧、清寒,表达行旅之人怅惘心绪。

  • 陶令菊

    见“陶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