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白居易

白居易

【生卒】:722-846

字乐天,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喜进谏,又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忤权贵,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杭、苏三州刺史,河南尹、太子少傅。致仕后常与僧如满交往,自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参见《新唐书》)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生卒】:772—846

【介绍】:

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


猜你喜欢

  • 乔琳

    太原(今属山西)人。天宝进士。德宗即位,擢拜御史大夫、平章事。八十天后罢相。朱泚叛乱时,随同德宗逃命,至盩厔,削发为僧,旋被泚署为吏部尚书。乱平,朝廷将其处死。(,参见《新唐书》224下/6390)【

  • 时叔远

    【介绍】:宋人。善画道像人物。

  • 卢芳

    【介绍】:新莽末安定三水人,字君期。王莽时,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于三水起兵。刘玄更始政权时,征为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刘玄败,被三水豪杰拥为上将军、西平王。遣使与西羌、匈奴和亲。匈奴立为汉帝,据五原

  • 允祉

    【生卒】:?——1732康熙帝第三子。历封诚郡王、诚亲王。多次随康熙帝行围、谒陵。康熙三十五年(1696)率领镶红旗大营从康熙帝征噶尔丹。曾勘查三门底柱,参与编修《律历渊源》。雍正间先后被降封、夺爵。

  • 陆凯

    【生卒】:198—269【介绍】:三国吴吴郡吴人,字敬风。陆逊族子。孙权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有治迹,拜建武都尉。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有功,迁建武校尉。又以讨山越功拜巴丘督、偏将军。孙皓立,迁

  • 匡源

    字鹤泉。山东胶州(今胶县)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吏部侍郎。咸丰八年(1858)为军机大臣,无甚作为。咸丰帝死,与肃顺等同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受牵连被革职后,清贫生活,主讲济南泺源书院。【介绍】:清山东胶州

  • 刘榛

    【生卒】:1635—1690【介绍】:清河南商丘人,字山蔚,号董园。诸生。工文,文笔秀洁。性至孝。以不及事父为憾,因名其庐为“事庵”。有《虚直堂文集》、《女使韵统》。

  • 公孙遂

    【生卒】:?—前109【介绍】:西汉人。武帝时为济南太守。元封二年荀彘、杨仆率水陆两军击朝鲜。两人不协。武帝命遂往,得便宜从事。遂听荀彘而捕杨仆,并其军于荀。武帝诛遂。

  • 晏贻琮

    【介绍】:清湖南新化人,字幼瑰,号湘门。嘉庆十二年举人。尝客居京师、金阊。为诗刻苦,存诗矜慎。卒年二十九。有《过且过斋诗集》。

  • 邓粲

    【介绍】:东晋长沙人。少以高洁名,不应州郡辟。荆州刺史桓冲请为别驾,感其好贤而应之。人或责之,笑答曰:“朝亦可隐,市亦可隐。”后以疾求去。有《元明纪》、《老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