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旷
【生卒】:548—620
【介绍】:
隋僧。岐州扶风人,俗姓樊。七岁出家,居山为沙弥十五年。受戒后,乞食人间二十余年。时过讲席,听论开解,遂造精诣。后住樊川。北周毁佛时,曾往帝廷陈理,不从,遂还俗。武帝时,曾为通道观学正。复入仕,为岐山从事。隋时复为僧,居兴善寺。炀帝大业末,为僧纲。
【生卒】:548—620
【介绍】:
隋僧。岐州扶风人,俗姓樊。七岁出家,居山为沙弥十五年。受戒后,乞食人间二十余年。时过讲席,听论开解,遂造精诣。后住樊川。北周毁佛时,曾往帝廷陈理,不从,遂还俗。武帝时,曾为通道观学正。复入仕,为岐山从事。隋时复为僧,居兴善寺。炀帝大业末,为僧纲。
【生卒】:1091——1131字正甫,镇戎(今甘肃固原)人。以父荫授三班借职。建炎三年(1129),因战功为张浚所重。四年(1130),金兵犯境,坐不出师策应,贬海州团练副使。虽有将略,刚愎自用,为人
【介绍】:清直隶南和人,字茗柯。顺治中诸生。家贫苦,性澹远。喜为诗,从申涵光游,所作谨守矩度,温润清脱,名流争相传诵。下第归里后,诗益旷远。
字羽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从师刘宗周,有学问品行。崇祯四年(1631)进士。由庶吉士任礼科给事中。劝帝法周、孔,黜管、商,崇仁义,贱富强。弹劾王庆熊刚愎自用,不应提拔。帝大怒,削籍归。后起为吏科都
【介绍】:宋道士。处州遂昌人。居寿光宫,相传诵《度人经》有悟,遂绝粒不食,预言祸福休咎多有验。天庆观有其画像并自赞。
【生卒】:?——1755姓氏失。嫁与卖酒家王氏儿子。婆母迫其与他人私通,不从,受虐待而不屈。乾隆二十年,投水自杀。
【介绍】:唐人。武则天时酷吏。天授二年,自右卫翊二府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与王德寿等分往剑南、黔中等六道鞫流人。光业见万国俊等盛行残杀而得荣贵,乃肆其凶恶,唯恐后之。杀九百人。卒。中宗神龙元年,诏除名,
字慎言,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仕北齐为济阴守。北齐亡,不得升调。预尉迟迥之乱,免官。隋初,苏威荐为新丰令。政称清平,得文帝嘉赏。后为德州司马,因卢恺荐,升为海州刺史。及苏威被谴,恭懿也配防岭南,不久
【介绍】:唐僧。江南人。玄宗、代宗时,诗名盛于世。约卒于大历间,张谓有诗哭之。
【生卒】:1720—1762【介绍】:清江苏常熟人,字商弼,号漱亭。乾隆拔贡。知湖北远安县,摄荆门州,又兼枝江知县。卒于官。工诗文,有《操缦集》
【生卒】:640—718【介绍】:唐虢州阌乡人,字温。汉太尉杨震十八世孙。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武则天载初中,为安南副都护。后五迁州刺史,咸有政绩。张柬之执政,引为右羽林将军,与李多祚等定计斩张易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