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晁补之

晁补之

【生卒】:1053——1110

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十七岁从父至杭州,著《钱塘七述》,为苏轼赞颂。举进士。元祐初,除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被论罢,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历知湖、密、果诸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除党籍,起知达州。嗜学不倦,工诗文,尤精《楚辞》,择后世文辞与楚辞相类似者,编为《变离骚》诸书,著有《罪言》等。


【生卒】:1053—1110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晁端友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十七岁随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谒苏轼,轼自叹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历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出党籍,知达州、泗州。工书画、诗词,文章凌丽奇卓,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生卒】:1053—1110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晁端友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十七岁随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谒苏轼,轼自叹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历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出党籍,知达州、泗州。工书画、诗词,文章凌丽奇卓,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生卒】:1053—1110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无咎,号济北,自号归来子。晁端友子。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十七岁随父至杭州,著《七述》以谒苏轼,轼自叹不如,由是知名。哲宗元祐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历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密、果州,主管鸿庆宫。大观末出党籍,知达州、泗州。工书画、诗词,文章凌丽奇卓,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琴趣外篇》。


猜你喜欢

  • 拓跋兴都

    乌真子。任河间太守时,政治严猛。献文帝时封乐城侯。谢老归家。(,参见《北史》)【介绍】: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翳槐曾孙。文成帝时为河间太守,赐爵乐成子。为政严猛,百姓惮之。献文帝初,以其子拓跋丕平乙浑

  • 沈庆之

    【生卒】:386—465字弘先,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少以勇敢出名,初为宁远参军,参与镇压江汉“群蛮”,以功迁至征虏将军。随刘骏起兵讨刘劭,刘骏即帝位,授领军将军,封南昌县公。又以平定豫州刺史鲁

  • 杜如晦

    【生卒】:585-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在隋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被李世民引为府记室,以多谋善断称。参预玄武门之变,太宗即位后历兵部尚书、侍中、尚书右仆射等职。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订立各

  • 吉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成化末进士。官中书舍人。四川有饥荒,帝派遣郎中江汉前往振济。他说汉不胜任,应当派遣四使分道振济,且选有才能的御史为巡按。他推汤鼐可任巡按。少傅刘吉党魏璋遂草疏,伪签署御史陈景隆等

  • 杜坦

    【介绍】:南朝宋京兆杜陵人。杜骥兄。颇涉史传。东晋末,刘裕平长安,随从南还。入宋,文帝任遇甚厚,历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右将军司马。时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仕途每滞。坦慨然讽帝以汉金日事。帝

  • 谭体元

    【生卒】:1836——1866广西象州人。咸丰元年(1851)参加金田起义,随军北上,历充青天豫,主将、封偕王。咸丰七年,曾从石达开出走,历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咸丰十年返回江西,从汪海洋,李世贤部

  • 乔光烈

    【生卒】:?—1765【介绍】:清江苏上海人,字敬亭,号润斋。乾隆二年进士,授宝鸡县知县,累官湖南巡抚。请扩建岳麓书院,又请禁洞庭湖滨居民围筑垦田,以免水道堙塞。以事降为甘肃布政使。工书,喜临各种帖。

  • 韦黯

    【介绍】:南朝梁京兆杜陵人,字务直。韦棱弟。性强正,少习经史,起家太子舍人,累迁太府卿。侯景渡江,黯昼夜苦战,以功授轻车将军。卒于城内,赠左卫将军。

  • 韩守英

    【介绍】:宋开封祥符人,字德华。初为入内高品,从征河东,取隆州。又随王继恩招安四川,为先锋,战于剑门有功。累迁鄜延路都钤辖,徙并代路,能体恤百姓,奏请留骑军千人,余悉徙内地,为真宗所嘉,诏诸路仿行。后

  • 来宗道

    【介绍】:明浙江萧山人,字子繇。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间官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在礼部尝为崔呈秀父请封典,中有“在天之灵”语。编修倪元璐疏争,宗道笑谓:“渠何事多言,词林故事,止香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