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张方平

张方平

【生卒】:1007——1091

字安道,南京(今河南商丘)人。举茂材异等科,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科,通判睦州。西夏元昊攻宋,上《平戎十策》授知谏院。西边用兵屡败,建议与西夏议和、罢兵。仁宗嘉纳,敕边帅谋与元昊通和。历知制诰、三司使、判太常寺。坐事,罢知滁州。治平中,迁礼部尚书。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极论“新法”必有覆舟、自焚之祸。神宗问祖宗御戎之策,力言太祖不图远略,真宗与契丹盟好,至今民不识兵革。尝荐苏洵及其子轼、辙可重用。轼下诏狱,又抗章相救。著有《乐全集》。卒,赠司空,谥文定。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生卒】:1007—1091

【介绍】:

宋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 邴氏

    【介绍】:见丙氏。

  • 李若星

    【介绍】:明河南息县人,字紫垣。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擢御史。巡视库藏,陈国病商四弊。天启间发魏忠贤、客氏之奸,被谗去职。崇祯间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兼贵州巡抚,平定安位余部安陇璧、苗仲等。后解职归。

  • 余大雅

    【生卒】:1138—1189【介绍】:宋信州上饶人,字正叔。闻朱熹讲道闽中,登门从之学,勤奋为熹所嘉。编有《朱子语录》。

  • 朱尔赓额

    字白泉,原名有桂,清中期人。隶汉军正红旗。捐赀得兵部主事,历官军机章京,署广东督粮道,江南巡盐道,署江宁布政使。嘉庆中,先后在广东措置海防,打击张保仔、朱濆海上武装,办乡团,断接济;协助百龄治理河工,

  • 诸葛丰

    【介绍】:西汉琅邪人,字少季。以明经为郡文学。元帝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时侍中许章以外戚贵幸,奢淫不奉法度,丰举节欲捕之,元帝收其节。司隶自此始去节。后为城门校尉,上书告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

  • 孔克仁

    句容(今属安徽)人。由行省都事升郎中。曾偕宋濂侍明太祖,多次与元璋谈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跟随元璋左右最久,故闻太祖谋略甚多。洪武二年(1369)命教授功臣子弟诸子经,后历任江州知州、参议。因事死。

  • 马人望

    【介绍】:辽人,居医巫闾山,字俨叔。道宗咸雍中进士。为松山县令,转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天祚帝时,拜南院枢密使,所推荐,皆为名臣。当时民以驿递、马牛、旗鼓等役为患,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以守司

  • 唐公昉

    【介绍】:见唐公房。

  • 陆培

    【生卒】:1617——1645字鲲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有俊才,有文名,行为修谨。举进士、授行人。南京失守,闻潞王降清,自杀死。【生卒】:1617—1645【介绍】:明浙江仁和人,字鲲庭。少负俊

  • 叔牙

    【生卒】:?—前662【介绍】:一称僖叔。春秋时鲁国人。庄公弟。庄公无嫡嗣,爱庶子般。公病,问嗣于叔牙,曰立庆父。公不欲,乃以般属少弟季友。为季友以公命鸩杀,立其后为叔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