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

344—413

后秦高僧。又译鸠摩逻多、拘摩罗逻多、究摩罗罗陀等,意为“童受”、“童首”、“童寿”、“童子”。原籍天竺,世为国相。其父鸠摩罗炎东越葱岭,至龟兹为国师,娶龟兹王妹生罗什,年7岁,随母出家。9岁以后,与母游学于罽宾(今克什米尔)、月氏、疏勒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在疏勒始学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经典。学识渊博,誉贯西域。年20,为龟兹王迎还,广说诸经,四方学者皆师之,西域诸王也跪而听讲经。后母至天竺,自留龟兹。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将吕光破龟兹,逼其娶龟兹王女。后同吕光回凉州。在姑臧(治今甘肃武威) 18年,得以通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为姚兴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待以国师之礼,居于草堂寺(后受兴所赐女,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辟逍遥园为译坊,任译主,由僧肇、僧叡、道生、道融等八百800余僧人襄助翻译。卒于长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经部,以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论部,共74部、384卷。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所译经论辞义通明,典丽而不失原意,并首开集体译经之先例。著有《实相论》2卷,对《维摩经》、《金刚经》等进行注释。不仅传播了佛教大乘中观宗思想,成为后世三论宗的渊源,且对成实师、天台宗的创立产生极大影响。

猜你喜欢

  • 左江道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永平寨(今宁明县),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左江流域诸羁縻州县峒,有忠州(今扶绥地)、冻州(龙州)、万承州(大新)、思陵州(宁明)、左州(崇左)、思诚州(大新)

  • 木青

    1569—1597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长生,号桥岳,又号松鹤。纳西族名阿胜阿宅。土知府木旺(阿都阿胜)长子。万历二十年(1592),奉命亲领兵征云龙州,以功受奖。二十四年(1596),袭父职。

  • 雍正广西通志

    书名。广西地方志。128卷。清金拱(奉天,今辽宁省人)、钱元昌(浙江海盐人,汉族)修纂。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成书。是书广泛吸收前志成果,而加以充实扩展,故较前志更加详尽。内分地理、形势、经济、户

  • 太白山

    今长白山在唐代的名称。亦曰白山。晋以前称不咸山、盖马大山,南北朝至隋号从(徒)太山或太皇(《魏书》作大白)山。靺鞨族分布此山以北地区,其著名七部中有白山部,因居该山北麓而得名。辽金时始称长白山。

  • 信苴福

    即“段福”(1694页)。

  • 元登

    参见“四部医典奥词解说”(557页)。

  • 塔什罕

    见“者舌”(1348页)。

  • 国罡上王

    即“故国原王”(1578页)。

  • 哥力各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文史籍称作古鲁格台吉,因领有土默特所属达拉特部,故亦称打郎台吉、打喇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第六子。驻牧于大同得胜堡塞外300余里处的垛兰我肯山后。在得胜堡与明互市。有子

  • 达尔布

    ?—约1772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八年(1669)进士。累官至山西巡抚。始至任,整顿秩序,民赖以安。重视人才,振兴学校。立身公正,革除火耗及一切额外私税。严于持法,缓于征求,廉洁奉公,使属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