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蹄寺石窟

马蹄寺石窟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200余华里的临松山下。因第九窟内有一马蹄印,据传为神马所踏故名。石窟群包括马蹄南寺、北寺、上观音洞、中观音洞、下观音洞、金塔寺、千佛洞等7处。初建于晋,凿于悬崖峭壁之间。据《续敦煌实录》载郭瑀,晋敦煌人,少有操行,东游张掖,师事郭荷;荷卒,瑀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后人扩而大之,增供佛像。现存石窟70余,据考察,其中北朝9窟,隋1窟,西夏3窟,元19窟,明2窟,其余皆清朝所凿。金塔寺石窟保存至今较完整。其窟内泥塑飞天,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是全国罕见之文物。很多壁画、龛像都经后人之手重新绘制雕凿。在石窟构造建筑艺术上可见到与敦煌莫高窟相同的内阵、外阵形式:内有佛殿,外有回廊,里外开龛达49龛的“藏佛殿”,以及上下连续5层19龛室组成的“三十三天”。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 法坦河所

    见“敷答河千户所”(2488页)。

  • 克新和卓

    见“喀申和卓”(2206页)。

  • 田万顷

    ?—1294元代湖广施溶州土官。土家族。原系泊崖洞主,举兵攻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县),为元军击败,降附。后任施溶州(今湖南永顺县东南)知州。至元三十一年(1294),复率土兵反元,攻之,不能下。成宗铁穆

  • 耶律大石

    1087—1143字重德。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西辽王朝创建者。辽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擢授翰林应奉,迁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历任泰州、祥州刺史与辽兴军节度使。

  • 宁更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是奴隶中最低下的阶层,又译称“奴下奴之奴”,是“庸部”奴隶三等级“更”、“扬更”及“宁更”中的最低下者。无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奴隶主,任主人驱使、赠赐和买卖,无任

  • 旗民交产

    见“旗民”(2460页)。

  • 右叔沛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席伯

    见“锡伯族”(2364页)。

  • 五色国

    见“五色四夷国”(267页)。

  • 土府通判

    官名。宋代始置府通判,为知府行政助理。明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府通判,为文职世袭土官,秩正六品。给予敕命、印信、冠带,因其故俗,使之抚辑土民,谨守疆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