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矢

马矢

?—1599

又称马屎。明万历朝黎族起义首领。海南岛定安县人。黎族。万历十九年(1591),曾在居林、沙湾、居碌等黎峒发动黎人反抗官府夺民田土。不久被镇压。二十七年(1599),在居林峒再次策动起义,儋州、崖州、临高等地黎人纷纷响应,率义军相继袭击澄迈、会同、临高等县治,所向披靡,“州邑震动”。朝廷调遣雷廉副总兵黎国辉统率广、雷、琼土客兵8千余人,并招募当地黎兵300,分由临高、定安、琼山三路进剿。他指挥义军英勇抗击,杀伤官军甚众。后在峡门与官军浴血奋战中受挫,退至五指山腹地继续坚持战斗。不久,被俘遇害。

猜你喜欢

  • 蒙古檐帽

    蒙古族传统帽的一种。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帽无前檐,一般戴各色扁帽,帽缘稍鼓起,帽后垂缘宽长若棕榈叶,可避风沙挡雪保暖。用两带结于腮下,带下复有带,任风飘动。据《元史·后妃

  • 夸兰蘑菇

    满汉语合称,菌类生物名之一。“夸兰”,又作“夸阑”,满语音译,意为“军营”、“庭院”或“工场”、“库场”等。加“包”(意为“家”),满语“夸兰包”,意为“营房”、“兵房”或一般居民屋等。营房或住所的周

  • 凤凰直隶厅

    行政区划名。清置。明为五寨、子坪二长官司,隶保靖宣慰使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佥事徙驻于此。雍正四年(1726),改为营。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为

  • 突厥汗国

    古汗国名。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漠北高原西建立的突厥游牧政权(552—630、682—744)。领导建立突厥汗国的是阿史那氏。西魏废帝元年(552),※阿史那土门重创柔然汗

  • 班里

    见“缚喝”(2416页)。

  • 米里色白

    珞巴族崩尼部方言音译,意为“生气时杀牛”。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发生争执时,双方不直接对抗,而是在自己门前杀牛,肉分给村里人,把牛尾送给对方以示挑战,若对方敢于应战,即杀

  • 浑瑊

    736—799唐代铁勒族将领。浑部酋长,原名进,曾祖浑元庆、祖父浑大寿、父浑释之,皆世袭皋兰都督。天宝五年(746) 11岁时随父从朔方军,七年(748)又随父从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后从朔方节度使安思

  • 万氏尸逐鞮单于

    ?—124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檀。※湖邪尸逐侯鞮单于子。和帝永元十年(公元98年)※亭独尸逐侯鞮单于死后,嗣单于位。连年遣兵击北匈奴,多所虏获。安帝永初三年(109),受汉人韩

  • 下笼卜

    明代藏区地名。又译作下隆卜、下隆布、下陇卜。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流域之结古乡。宣德二年(1427),其首领奉朝命护送、照料明使乌思藏之太监侯显过境。

  • 崩尼—博嘎尔珞巴语

    我国自称崩尼、博嘎尔等支系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经初步比较,与景颇、独龙等语言较接近,与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也有密切关系,因未作深入比较,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