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王旗

猜你喜欢

  •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哈尼、卡罗、雅尼、※毫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此外,尚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汉族称其为※僾伲,史籍上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尼、俄

  • 西迁节

    新疆锡伯族节日。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锡伯族兵丁1000人,眷属3275人,受清廷派遣前往伊犁驻防,组成锡伯营,从事保卫和开发新疆。锡伯族人民视此为该族重大事件,定每年四月十八日为西迁节以纪念

  • 假姑娘

    壮族、布依族旧时育儿习俗。流行于广西、贵州壮族、布依族地区。有的中老年得子,或幼儿多病,便问卜于巫婆,如巫婆认为此童“命薄”,命根不固,或父母“命克子女”,养不得儿子时,其父母便立即替儿子取个女儿的名

  • 尼阿英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县公良等地佤族村寨的母系氏族(家族)分支残余组织。村寨中的每个家庭分别属于不同的“尼阿英”,有公有的土地称“坤马”,头人称“奴木尼阿”,由妇女世袭担任。至解放时原始母系氏族(家

  • 广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中统三年(1262),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孙爪都始封,授驼纽金镀银印。至元十三年(1276),改赐螭纽金印。别里古台曾孙彻里帖木儿及其子按浑察、子浑都帖木儿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砍土镘

    维吾尔族农具,似板锄。

  • 腾格

    清代新疆通用货币名称。又译天罡。原为白银秤量单位,后引申为银币、银圆。准噶尔统治时,1腾格值银1两,可换普尔50文,后增至100文。阿古柏占据南疆后,铸造“天罡”银币,每枚值银5分。清光绪三年(187

  • 角牴

    即相扑。参见“布库”(461页)。

  • 韩宁

    见“萧排押”(19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