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鲁台

阿鲁台

?—1434

明代东蒙古(鞑靼部)太师。亦作阿噜克台,原名乌格德勒库。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阿苏特部领主。初为鬼力赤可汗的枢密知院,与瓦剌反复仇杀争霸,互有胜负。永乐六年(1408),杀鬼力赤,立元裔本雅失里为可汗,自为太师,擅实权,东蒙古势力复振,西攻瓦剌。次年,与明廷失和,杀明成祖的使者郭骥,旋倾覆丘福所率15万明军。八年(1410),遭明成祖50万大军征讨,因与本雅失里意见相左,率部东走避战。途中,与战败本雅失里后回师的明军遭遇,原拟请降以缓兵,被部下阻止,结果大败,胞兄妹被俘。冬,遣使向明朝贡马。十一年(1413),受明封和宁王。十四年(1416),大败瓦剌领主马哈木。次年,复被瓦剌击败。此后,又与明朝发生冲突,拘留明朝使者。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二十二年,遭明成祖三次亲征,势力削弱。后立阿岱为可汗,对抗瓦剌。洪熙元年(1425),元裔阿寨台吉自瓦剌逸归东蒙古,三人通力合作,大败瓦刺,俘其领主脱欢(后获释)。阿寨台吉卒后,其子脱脱不花等叛离东蒙古,与脱欢合作,瓦剌势力大振。宣德九年(1434),遭脱脱不花袭击,惨败,“妻子死,孳畜略尽”。同年,被瓦剌领主脱欢袭杀,东蒙古亦为瓦刺控制。

猜你喜欢

  • 别儿迪别

    ?—1359钦察汗国第十二代汗。又译孛儿帖别乞、毕儿谛伯克。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札你别汗子。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一说十五年),随父攻阿捷尔拜疆,次年,其父还师萨莱后,受命留镇该地。闻

  • 宗译巴

    藏语音译。俗称“译字房”。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土司衙门文书的称谓。负责官寨内的一切书信、便条等各种缮写工作,兼掌全境纳粮名单。原有两户轮流供职,世袭,后又增加1户,非世袭。每户1月轮换1次。任职期间,

  • 右翼三万户

    明代东蒙古右翼三大部的统称。包括鄂尔多斯(袄儿都司)、土默特和永谢布(永邵卜)。与左翼3万户合称6万户。初由非元裔的※赛特领主率领。正德五年(1510),被达延汗征服,封其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统率该

  • 纳西

    ①族名旧时西部纳西族的自称。纳西族居住在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100°4′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称谓颇多,大体东部的称为“公些”,西部的称为“纳西”。“纳”,

  • 何和理

    1561—1624后金将领,五大臣之一。又书何和礼。满族。栋鄂氏。世居瓦尔喀,后移栋鄂部(今辽宁省桓仁县浑江流域及富尔江下游一带),以地为氏(因为栋鄂水,即今浑河上游大雅河)。栋鄂部长克彻巴颜孙,额勒

  • 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 朝野佥载

    笔记。亦名《佥载》。唐张撰。字文成,深州陆译(今河北深县)人。原30卷(一作20卷)今本6卷。记隋唐两代朝野遗闻,对武则天时期的朝政颇多讥评,有的为《新唐书》、《资治通鉴》引用。其中亦

  • 巴惕客先

    见“巴达哈伤”(414页)。

  • 明瑞

    ? —1768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筠亭。一等公富文(一说广成)之子。乾隆皇帝之妻侄。乾隆十四年(1749),授二等侍卫。二十一年(1756),以副都统衔赴西路军营,随定西将军达勒党阿追剿

  • 金砺

    ?—1662清初将领。汉军镶红旗人。世居辽东。原仕明镇武堡都司。天命七年(1622),明失广宁城,遂率属归降后金,授参领,予三等男爵。天聪五年(1631),仕兵部承政。次年,调户部。崇德二年(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