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虚部落

阿虚部落

清代甘孜色达草原果洛藏族支系。明末蒙古占据果洛地区,果洛部落被迫向东南农区迁移,其中一部分在阿虚骨系第三代头人阿虚晋巴加率领下,移居今阿坝多柯河畔,其后裔遂以阿虚为部名。共传13代,历数百年。明末清初,多柯流域有“三阿树”(即阿虚)部落,牧地距松藩县城西南800里,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派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兵征果洛诸部,将该三部隶归杂谷脑宣慰司管辖。康熙六十年(1721),分别封阿虚三部为土千户和土百户,赐号纸,无印信,亦不认纳税粮。雍正年间(1723—1735),部分被迫沿多柯河移色达草原。“色达”即藏语之“色塘”(意为“金色平原”),自此,“阿虚色达”之名传遍康藏高原。雍正七年(1729),清朝封该部头人为“瓦述色他(色达)长官司”长官。所管土民200户,每年纳狐皮30张,每张折银5钱,共折银15两,附倬倭(朱窝)土司。该部居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偏僻地区,地形险要,交通不便,各地统治者都鞭长莫及。

猜你喜欢

  • 木特斡里伯克

    ①叶尔羌汗国官名。阿拉伯语mutavali音译。负责监护伊斯兰教寺院和学校的不动产。 ②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密图瓦里伯克、木特洼里伯克。密图巴理伯克。语源一说来自帕尔西语。职司管理买卖田园、

  • 若洛廆

    即“慕容廆”(2438页)。

  • 真州长官司

    见“珍州”(1562页)。

  • 黑哈尔河他拉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阿噜科尔沁旗东北,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大牧场。南北长110华里,东西宽20华里,呈东西窄,南北长的梯形,总面积22万多亩。草原西部及西南部是一望无际的沙坨草甸

  • 阿赤赖台吉

    见“斡齐尔博罗特”(2428页)。

  •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代古碑。在云南大理城西约1公里的苍山中和峰下。元大德八年(1304),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建言所立。碑面由上下两截黑色青石相接而成,竖于石龟(实为赑屃)背上,高4.44米,宽1.65米,额题篆书《世祖皇

  • 通志

    书名。纪传体通史。南宋郑樵(1104—1162)撰。200卷。绍兴二十九年(1159)始撰,两年后完成。记事上起三皇五帝,下迄于隋(其中《略》的部分至唐)。体例仿《史记》而有所创新。分五部分:《帝纪》

  • 脱因帖木儿

    ?—1388北元将领。沈丘(今安徽临泉)人。蒙古族。元末河南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弟。任元詹事院同知,故亦称詹同。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月,奉兄命与貊高、完哲等驻兵济南,以控山东。二十七年八月

  • 黑召

    傣语音译,云南西双版纳领主制下对农民征收劳役的制度。以村寨为单位,村寨内部平均分配劳役,按服役种类分为“甘乃”(对各级领主所服的劳役),“甘勐”(为勐内地方性的公务),“甘曼”(村寨内部的劳务)等。又

  • 楚本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据《德乌佛教史》载,其职能是负责牧业中的旄牛、犏牛、马匹、绵羊及军帐营幕事宜。相当于牧监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