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中京大定府城遗址

辽中京大定府城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原上。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为陪都。后通称“大明城”或“大名城”。由外城、内城、大内三部分组成,南北宽3500米,东西长4200米,周约15公里。据史载,外城为居民坊市及驿馆等,内城为官署及屯兵区,大内为契丹贵族所居,现尚有宫殿废墟。金改为北京路大定府,元改为大宁路,明初曾在此建立大宁卫,永乐初,废。城东南隅有大塔耸立地表,称“大明塔”。

猜你喜欢

  • 萧十三

    ?—1079辽道宗时大臣。契丹族。蔑古乃部人。节度使萧铎鲁斡子。史载其性辨黠,善揣人意。清宁年间,任护卫太保。依附权臣耶律乙辛,由宿卫擢殿前副点检。大康三年(1077),为清除专权阻障,向乙辛献计诬陷

  • 南燕世宗

    见“慕容德”(2440页)。

  • 必力公

    明代乌思藏地名。在今西藏墨行工卡境。永乐十一年(1413),明中央政府封其地僧俗首领领真巴儿吉监藏为阐教王。自此为阐教王驻地。参见“阐教王”(2105页)。

  • 比室

    见“皮室军”(671页)。

  • 纳木札勒多尔济

    ?—170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色棱阿海孙。驻牧萨尔塔郭勒,向清朝入贡最恭顺。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遣侍卫拜音察克等赴该部赐赉冠服、佩带、弓刀

  • 渠莎

    见“莎车”(1827页)。

  • 太和

    ①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年号。328—330年,凡3年。 ②十六国时期成汉(大成国)后主李势年号。自公元344—346年,凡3年。 ③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年号。477—499年,凡23年。

  • 蒙古姓氏

    古代蒙古人主要以氏族、部落名为姓。族姓氏通常以祖先名字命名,如成吉思汗十世祖辈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后人分别以不古讷兀惕、别勒古讷惕为姓氏;其九世祖辈巴阿里歹、沼兀列歹后人以巴阿邻、沼兀列亦惕为姓氏,等

  • 南天国

    国号。北宋皇祐二年(1050), ※侬智高在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乡)所建。见“侬峒起义”(1462页)。

  • 祭敖包

    旧时蒙古族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又称“鄂博”、“脑包”,蒙古语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用柳条围建的。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标记,后渐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其数目各地不等,有单个的,有数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