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番

西番

①汉族和白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亦作西蕃。一说始见于《宋史》;一说早在公元3世纪晋初张华《博物志·异鲁》已有载称:蜀中南高山有“西番部落”。五代《定西番》词牌说蜀郡附近有该族群活动。《太平寰宇记》卷77《剑南西道黎州》条认为《博物志》所云西番部落的地望在沈黎郡,即今大渡河南北的甘洛县和汉源县。这正是历史上西番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唐宋以来,其名也用以称吐番,或说吐番系西番别种。宋代《文献通考》则分别记载“西番”与“吐番”的事迹。元初《异域志》说西番的另一种叫“阿丹”,意为“总根”、“源头”。阿丹的地望正是四川的盐源、木里与云南宁蒗三县毗连地区。明代在永胜、华坪一带的西番已是一个繁盛民族。天启《滇志》卷30载:“西番、永宁、北胜、蒗蕖凡在金沙江北者皆是。”维西、兰坪等地的西番见于记载较晚。元明以来的西番,与今普米族分布的地区大体一致。其时,亦称与之邻近的藏族为西番。说明普米族与藏族渊源关系较近。 ②见“西蕃”(693页)。

猜你喜欢

  • 祥裕木植公司

    内蒙古早期的林业公司。由科尔沁右翼前旗蒙古地方士绅阜德胜创办。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旗境内绰尔河上游索伦山中开始采伐木材。最初官办,阜德胜从部分蒙古人中筹资银1.6万两,遂以官商合办方式经营,招

  • 天方正学

    书名。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清代名经师蓝子羲撰。7卷。成书于清咸丰二年(1852)。作者字煦甫,湖南长沙人。官至湖北武昌府尹。精儒家经典及伊斯兰教典籍。此书以《周易》、《中庸》、宋明理学、阴阳五行说,解释

  • 萧菩萨哥

    (975或983—1032) 即辽朝第六代皇帝圣宗之仁德皇后。契丹族。为承天皇太后※萧绰侄女,平州节度使萧思猥女。12岁被选入宫。统和十九年(1001)五月,册为“齐天皇后”。曾监造清风殿、天祥殿、八

  • 涅剌拏古部

    契丹部族名。原为大、小二黄室韦户,契丹开国前夕,为※耶律阿保机所征服,分置涅刺拏古部与※突吕不室韦部,开国后,成为太祖20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戍泰州东。

  • 张润

    清朝将领。纳西族。云南丽江大研镇人。字如膏。未弱冠即从军远征,因功补云南抚标左营把总。咸丰六年(1856),云南起义军杜文秀据大理城,战事波及全滇西。他先驻扎巨甸窥度形势,后同姚得胜一起附杜军,受官职

  • 赛音库蒙

    蒙古语音译,意为“上等人”、“贵人”、“善人”。或译为赛音洪。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上等户。这个阶级实际上是属于小封建主阶级,其家道殷富,拥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必须向所属封建领主承担赋税,但在经济上剥削贫

  • 达旺登哲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藏语音译,意为“达旺七人联席会议”。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驻错那宗※哲康的哲珠共同组成。专门解决、协调财政经济和通商贸易方面的问题。参见“达旺细哲”(

  • 太原之战

    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军攻取太原灭沙陀刘氏所建北汉之战。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即位,国号汉,史称北汉或东汉,以侄事契丹。占有并、汾

  • 马院司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马匹饲养与管理。夏仁宗时期已设置,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四品,属下等司。

  • 昂邦章京

    亦作按班章京,满语音译。清初八旗内的显贵大臣。分职、爵两名:①职官名。后金天聪八年(1634),由职名总兵官改称。清顺治四年(1647)又申明,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等职,皆管兵官衔,授此官者即照此衔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