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国

蒙古国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创建的国家。又称蒙古汗国。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宋开禧二年(1206),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被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国,称“也客·忙豁勒·兀鲁思”,意为“大蒙古国”。辖地东起今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居民众多,包括征服者蒙古部及被征服诸部。建立国家机构,健全千户制,扩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建立“札鲁花赤”(断事官)、“札撒”(法令)等必要的司法、行政制度,以“别乞”(祭司)管理宗教事务,开始使用文牍。历窝阔台、贵由、蒙哥,至忽必烈(元世祖)即位初期,均用此国号。成吉思汗时期(1206—1227),蒙古军南下和西征,取金中都(今北京)等地。灭西辽、花剌子模、西夏,进入南俄草原,把所征服的地区分封诸子,后建成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时期(1229—1241),南下灭金,“长子西征”,破乞瓦(今基辅),侵入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等地。蒙哥时期(1251—1259)第三次西征,灭木剌夷、黑衣大食,后于被占领地区建伊儿汗国,并连年与南宋攻战。时疆域东至海,西括斡罗思地,南达淮河,北抵今西伯利亚。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大元。自1206年建国至建元朝,共历5帝,凡66年。参见“元朝”。附蒙古国帝王世系:(见下页)

猜你喜欢

  • 朵州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敦珠克卫,并说清代有敦珠克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 白崖

    古地名。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一说勉县西北)。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氐豪杨文德在宋廷支持下,被氐众拥立为主,据此城,自号征西大将军,秦、河、凉(一作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

  • 瑠求

    即“流求”(1942页)。

  • 遏必隆

    ?—167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纽祜禄氏。※额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硕公主穆库什。天聪间,官侍卫。崇德六年(1641),从皇太极征明,于松山力战犯御营之明兵。七年,授骑都尉世职。随饶余贝勒阿巴泰入长城

  • 耶鲁绾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 纳西

    ①族名旧时西部纳西族的自称。纳西族居住在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100°4′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称谓颇多,大体东部的称为“公些”,西部的称为“纳西”。“纳”,

  • 苏玉阿尔制度

    阿古柏侵占南疆时期实行的军事封建采邑制度。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在寺取南疆后,为换取浩罕亡命徒和本地投降派的支持,将各地城乡分别封给其军官和阿奇木伯克。各级阿奇木伯克及军官统治的地区即为他们的采邑,

  • 三国志

    纪传体断代史书。西晋陈寿(233—297)撰。65卷。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官观阁令、晋平令、著作郎。是书主要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魏、蜀、吴三国史

  • 阿嘉呼图克图一世

    见“喜惹桑布”(2182页)。

  • 胡布山

    古山名。所指众说不一,或认为是大兴安岭北段之伊勒呼里山或格尔布尔山;一说是今外兴安岭南麓支脉扎格德山(旧称雅玛岭);也有说是前苏联境内之布列亚山。南北朝至隋之钵室韦依此山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