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萧孝友

萧孝友

991—1063

辽后族。字挞不衍,小字陈留。契丹族。为辽圣宗钦爱皇后弟,兴宗仁懿皇后叔。圣宗时,以戚属入仕。开泰初年,为小将军。太平元年(1021),加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太保。赐名孝友。兴宗时,重熙元年(1032),累迁西北路招讨使,封兰陵郡王。一改前任以威制西羌之策,厚加绥抚,每入贡,辄增其赐物,羌人以安,朝内议者讥其过中。八年(1039),进封陈王。十年(1041),加政事令,因边境平静、抚边有功,赐“效节宣庸定远功臣”,更吴王。十二年(1043),以葬兄还京师受任,拜南院枢密使,加赐“翊圣协穆保义功臣”,进赵王。十五年(1046)十一月,任北府宰相,出知东京留守。十八年(1049),随兴宗征西夏,失利,兴宗欲斩,为太后救免。次年十二月,西夏降,复为东京留守,徙燕王。寻改上京留守,更秦王。道宗清宁元年(1055)九月,加尚父,复任东京留守8次年十二月,为北府宰相,帝亲制诰辞以表褒宠,遥授洛京留守。益赐“纯德功臣”。致仕,进封丰国王。九年(1063),因子胡覩参与重元谋乱,坐罪伏诛。

猜你喜欢

  • 基华汗国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峒溪纤志

    书名。西南民族风物志。3卷。清陆次云(字云次,浙江钱塘人,汉族)撰。为作者宦游西南时所作,自称:“余之所志,有见而知之者,有闻而知之者,缕辑其说,以为宦于此土者”鉴,并考证诸书所载之异同。上卷为“峒溪

  • 斯古拉

    土族语音译,意为“转山”。旧时青海土族民间祈求丰收的群众性活动。每年夏历五月下旬至六月底择吉日举行。届时由庙管、青苗头率领一个或几个村的男子和未婚姑娘抬着神像,背上经卷为前导,组成108人的队伍,排成

  • 龙涸

    古城名。又作龙鹤、龙鹄。故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晋末年,吐谷浑自辽东西徙于枹罕及甘松,南界昂城、龙涸,皆其牧地。北周天和元年(566),吐谷浑龙涸王莫昌降北周,周以其地为扶州,并置龙涸郡。为扶州、龙涸治

  • 太悉伏

    南北朝时期鲜卑薛干部首领。《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作“他斗伏”,一说即《魏书·薛野䐗传》之“达头”。原居于三城(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北魏登国六年(391),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败亡后,率部

  • 耶律伊都之叛

    见“余覩之叛”(1100页)。

  • 成裹皇帝

    见“石鲁”(448页)。

  • 赓金河卫

    见“哥吉阿卫①”(1836页)。

  • 华旦土丹嘉措

    1774—1847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出生于嘉雅牧区地方。5岁坐床,拜然绛巴阿旺脑吾为师,聆听《甘珠尔》大藏经之教敕。7岁时,在神变祈愿法会上,讲《菩提道次精要》、《祝愿经》等经典。后在塔尔寺从六

  • 庆源郡女真国书碑

    碑石。金代修建佛寺以女真文字雕刻的功德题名碑,因原立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东原面禾洞佛寺,故名。现存汉城博物馆。碑身上部已残去一段,现存部分高约2米,宽约0.6米,厚约0.45米。四面皆刻女真字,字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