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耆英

耆英

(1787或1790—1858) 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第九子祜世塔后裔,监察御使禄康子。字介春。荫生出身。嘉庆间,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护军统领。道光四年(1824),奉命护送京旗闲散户口前往双城堡垦田。后官总管内务府大臣,理藩院尚书、内大臣,户部、吏部、工部尚书。十八年(1838),授盛京将军。任内,饬属访察天津所到英船鸦片销路,主张稽查海口,疏请旗民10家联保,以凭稽查,被采纳。后历任副都统、内务府大臣、尚书等职。二十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疏请扼要筹备,使游弋的英船无可乘之机。并拨兵驻各海口防堵英军。二十二年(1842),奕经在浙江为英军所败,他署杭州将军,旋任钦差大臣,赴浙江向英军求和。至南京与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次年赴广东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条约》。曾在璞鼎查要挟下,诬陷抗英将领姚莹、达洪阿,致使姚、达被革职逮问。执行“抑民奉外”方针,压制广东人民抗英活动。二十四年(1844),任两广总督,允许英人去广东划定租界,又与美国订立《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二十七年(1847),英军突入广东省,强求入城,擅许其延期两年入城。三十年(1850)被革职。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奉命往天津与英法侵略军议和。后因擅自回京获罪,令自尽。

猜你喜欢

  • 五常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在欢喜岭(即今黑龙江五常县)。辖域东西212里(又书312里),南北235里(又书240里)。东界长寿县,西连榆树直隶厅,南接舒兰县,北邻双城

  • 蒙古货币租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原为劳役租和实物租,货币流通后,渐改为货币租。阿拉特将自己的牲畜和畜产品出售到市场后,换取货币,然后向其封建领主缴纳赋税。19世纪以后,随着蒙古地区招垦

  • 兀鲁罕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呼尔哈河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暖暖河等处女真野人首领普速等1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答罕山等8卫同时设立,以普速等为指挥、千户。清代有呼尔哈河

  • 死人地

    旧时滇东北和黔西北一些彝族奴隶主强迫家奴以人身殉葬为交租形式之一的土地。奴隶主把一部分土地分给其家奴耕种,除平时定期交租和无偿服役外,其主人死时,耕种这部分土地的人家,被迫必须出一人与主人殉葬,故名。

  • 撑犁

    匈奴语音译,意为“天”。《汉书·匈奴列传》: “匈奴谓天为 ‘撑犁’。”汉元狩二年(前121)夏,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北地,至祁连山,击匈奴。颜师古注称:“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一说“祁连”即

  • 乌兰泰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索佳氏。字远芳。道光六年(1826)随军平息张格尔煽起的南疆西四城叛乱。因功升兰翎长。八年,由护军校升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二十一年(1841),为防英军入侵,随御前

  • 日月山

    山名。①在今青海省东部。藏文称“达尼朵”,唐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太宗养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王)松赞干布联姻,公主行经其地驻跸。当地民间神话传说:公主掷铜镜化为日月山,泪流成河,西注入青海湖,故

  • 翁爱

    ?—1658清朝将领。世居科尔沁。蒙古族。姓卓尔古特。天聪年间(1627—1636),投附后金,隶蒙古镶黄旗,授佐领。崇德二年(1637)七月,同海寨等率兵1200人分道征瓦尔喀有功。四年(1639)

  • 莽势舞

    见“莽式舞”(1821页)。

  • 开门节

    亦名“出洼”,傣语作“奥瓦萨”。云南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当夏历九月中旬)。这一天表示从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