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祁静一

祁静一

1656—1719

清代中国伊斯兰教嘎的林耶派传人。大拱北门宦之创始人。经名西俩里,道号“格买忍的尼”(阿拉伯语“月亮之光”之意)。甘肃河州八坊小西关(今属临夏市)人。回族。幼孤,由祖母抚养。7岁入清真寺小学。12岁入“回文”大学,攻读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经典。康熙十三年(1674),在河州从阿拉伯麦地那传教士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为师,学习嘎的林耶教旨,后随师赴陕西西乡县,绝尘、静修山林,前后大静36次,小静28次。深得导师赞许,命其在中国传播和发扬嘎的林耶的教理。遂留西乡。二十八年(1689),其导师殁于四川阆中,即赴川为尊师送葬,修建墓庐“久照亭”。自是来往于阆中、西乡等地,宣传教理,发展教徒。卒于西乡。3年后遗骨迁葬于河州八坊西(今临夏市西),教徒为其修建了墓庐及清真寺等,总称为大拱北。通晓阿拉伯文、波斯文,除钻研嘎的林耶教理外,还爱好文史、暗习老庄学说。主张“绝尘俗”,为入道之门,“清修寡欲,为修道之功”。凡入其门者,皆以“淡泊恃其志”、“宁静守其身”。乃受老庄之学影响。有忍让,厌世思想。著述甚多,今仅存《遗训》部分残稿。

猜你喜欢

  • 尉迟部

    吐谷浑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东入青海湖),属西部鲜卑族。3世纪中叶,西秦乞伏国仁的高祖乞伏利那出处尉迟渴灌于大非川,收众3万余落。其后,部分西迁于阗,故《魏书·于阗传》载:“自高昌以西,诸

  • 胡服骑射

    “胡”泛指中国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这里具体指战国时赵国北邻之东胡、林胡、楼烦;“服”指这些民族所着服饰,其服上褶下裤,戴武冠,系具带,足穿靴,便于骑射;“骑射”指各族牧猎和作战的方式。赵

  • 沙麻部

    见“沙马宣抚司”(1130页)。

  • 高丽江

    见“图们江”(1435页)。

  • 必里公之乱

    元代吐蕃地区事件。一称止贡寺之乱。“必里公”一作“速儿军”,元代对藏语“止贡”的汉译。自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教派高僧仁钦贝(1143—1217)于藏历土猪年(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必里公地区(今西藏拉

  • 喜昌

    ?—1891清朝大臣。字桂亭。满洲镶白旗人。葛济勒氏。世居吉林。初从征捻军,累功至协领。河内之役,以少胜多,功尤最,晋副都统。光绪四年(1878),授西宁办事大臣。六年,调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以沙俄军

  • 僚郡俚郡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当时在南方一些僚人、俚人聚居区设有越巂僚郡、岩渠僚郡、始平僚郡、沈黎僚郡、甘松僚郡、吴春俚郡等等。朝廷授予当地本民族首领一定

  • 札恩达勒

    达斡尔族的一种民间歌曲。达斡尔语音译,山歌之意。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歌词不固定,多为触景生情,即兴吟唱。又往往不唱词,只用“讷依哟”等虚词填充。由于散居,各地区曲调也不尽相同。曲调高亢、悠扬,

  • 卡什刻

    赫哲族男子传统衣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大衣”。亦作“卡日其卡”。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大衣,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稍有差异。赫哲族以5—6张狍皮制作,长过

  • 蕃汉二字院

    西夏官署名。是七等司品以外的机构,同次等司。景宗元昊大庆元年(1036)置,掌管与邻近王朝、民族的往来文书。汉字院掌管与宋朝的来往表奏,中写汉字,旁列蕃书(西夏文)。蕃字院掌管与吐蕃、回鹘等往来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