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毡
宋代龛合(今甘肃榆中境)吐蕃大首领。※唃厮啰长子。因其母失宠,与父不协,从青唐(今青海西宁)迁居龛谷。为当地吐蕃首领、部众拥戴为部落首领,宝元二年(1039),受宋封为澄州团练使。庆历四年(1044)遣使向宋贡名马、方物。至和元年(1054)四月,以助宋官军弹压渭州(今甘肃渭源)沙精谷蕃部有功,且贡名马,获厚赐,并加封其妻李萨勒。后累遣使入贡,保持和好关系。有6子:木征(赵思忠)、董谷(继忠)、结吴延征(济忠)、瞎吴比(绍忠)、巴毡角(醇忠)、巴毡抹(存忠)。
宋代龛合(今甘肃榆中境)吐蕃大首领。※唃厮啰长子。因其母失宠,与父不协,从青唐(今青海西宁)迁居龛谷。为当地吐蕃首领、部众拥戴为部落首领,宝元二年(1039),受宋封为澄州团练使。庆历四年(1044)遣使向宋贡名马、方物。至和元年(1054)四月,以助宋官军弹压渭州(今甘肃渭源)沙精谷蕃部有功,且贡名马,获厚赐,并加封其妻李萨勒。后累遣使入贡,保持和好关系。有6子:木征(赵思忠)、董谷(继忠)、结吴延征(济忠)、瞎吴比(绍忠)、巴毡角(醇忠)、巴毡抹(存忠)。
政区名。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思州、思南、贵州宣慰司置。汉属牂柯郡和武陵郡。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永乐十一年,以思州、思南两宣慰相仇杀,明廷命顾成率5万兵镇压,分其地为8府4州,始设布政使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土默特右翼旗,西界正蓝旗,南界边墙,北界喀喇沁右翼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
一作段易长,即“段正兴” (1696页)。
即“杨岳斌”(975页)。
见“柔然”(1779页)。
清代八旗汉军人等放弃旗籍编入民籍(或绿营)的称谓。与满、蒙官兵出旗外任民职或析入绿营为官充兵者不同。乾隆时,主要为解决满洲旗人生计而提倡此法,先京师而后风行全国各驻防地。其规定大致如下:(1)从乾隆七
?—182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斡郎氏。隶齐齐哈尔正蓝旗。嘉庆四年(1799),以骁骑校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旋升协领。十八年(1813),加副都统衔。二十五年(1820),授宁夏副都统
见“木箭”(255页)。
彝语音译。意为一半。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的一种。由属于不同主子的男女单身奴隶被强制配婚安家而成。规定其所生子女,由两家主子平分占有。等级地位和受奴役剥削情况,相当于阿图阿加。
见“耶律世良”(1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