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林温禺犊王
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闻汉将祭彤及南匈奴左贤王兵夹攻,渡漠北遁。建初元年(公元76),率众还居涿邪山,复为南单于及缘边郡兵、乌桓兵所败,损丧数百人,降汉者多达三四千人,势力锐减。元和二年(公元85),为南匈奴伊屠於闾鞮单于击杀。
匈奴王。名佚。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至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年间,率部驻牧于涿邪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地区。隶属北匈奴,屡与汉、南匈奴攻战。永平十六年(公元73),闻汉将祭彤及南匈奴左贤王兵夹攻,渡漠北遁。建初元年(公元76),率众还居涿邪山,复为南单于及缘边郡兵、乌桓兵所败,损丧数百人,降汉者多达三四千人,势力锐减。元和二年(公元85),为南匈奴伊屠於闾鞮单于击杀。
清末中医师。河南省南阳人。回族。七代祖传中医,主治伤寒症。医术高明,人誉之为“妙手回春”。曾致力于恢复南阳乡贤、东汉著名医师张仲景圣祠和设立国医学术研究院,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一作奥理。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统和十二年(994),与※梅只部、※堕瑰部合并,名依旧。为圣宗时34部之一。
见“脱劣勒赤”(2082页)。
清末民初新疆货币之一。民国后又称“老票”、“喀票”。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疆官钱总局建立后,在上海印制大型老龙票100万两,面额为红钱四百文(合纹银1两,主币)。民国元年(1912),又印制、发
参见“四部医典奥词解说”(557页)。
见“达赖汗”(729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莫侯领部而得名。原居于苑川(今甘肃兰州东),拥众2万余落。西晋末十六国初,为乞伏鲜卑乞伏述延击破,并入乞伏部。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
参见“色里克”(844页)。
?—1814清朝大臣。字香东。满洲镶蓝旗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至内阁学士。十一年(1806),入直上书房,历礼部、吏部、户部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迭典顺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兀没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