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王仁求碑

王仁求碑

唐代云南碑刻。在今安宁县大石庄葱蒙卧山上。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立。时武后易国号为周,故碑额题《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成都人间丘钧撰文,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写。碑高281厘米,宽150厘米,凡34行,行53字,总1600余字,均正书。碑文记述唐臣河东州(一说为今大理市凤仪)刺史王仁求(一说为安宁白蛮首领,投唐后授刺史职)的家世和一生事迹,“有运理郡物之才,怀嘉保边裔之略”,河东在其治理下,“庶心咸服,异俗争归”,一时称为“贤吏”。关心唐王朝疆土的开拓,建议云南“宜郡县”,在姚州(今姚安)以西设20余州。唐咸亨(670—673)间,参与平定阳瓜州(在今巍山县北)刺史蒙俭(蒙嶲诏主)对姚州的进攻。病故后,由其子袭职等事。碑文涉及云南东西两爨没落后,南诏兴起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许多宝贵史料,可与《旧唐书·张柬之传》及《骆宾王露布》等相印证。碑文字体遒劲,文中还采用了武则天时改造的新字,可供研究。此碑清以前未见著录,乾隆间(1736—1795),金石学家王昶至云南王仁求墓,得此碑拓片,碑文尚完好,载之于《金石萃编》卷62,遂广为人知。后经历代不断拓摹,碑文已剥蚀不清。今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英廉

    ?—1900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伊克明安氏。咸丰三年(1853),由笔帖式随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督师天津。六年(1856),补护军校。同治元年(1862),奖委护军参领,随江宁将军富明阿出师江、皖。

  • 托毛公贝勒旗

    见“和硕特南右翼后旗”(1453页)。

  • 遗山集

    书名。金末元好问撰。40卷。内诗14卷,文26卷。作者为金末北方著名文人,金亡不仕。晚年筑野史亭,以史笔自任,号遗山、因以名集。所作记、序、碑铭、志甚多,其诗亦意在以诗存史,共百余万言,保留有有关金末

  • 幽陵都督府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一府。位于今克鲁伦河中游。以拔野古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以拔野古大俟利发屈利失为右武卫大将军、都督。隶燕然都护府。

  • 白腊布

    仡佬族传统工艺品。用羊毛织成的一种羊毛布。每年仲春剪下羊毛,手工纺成细线,可织出各种花纹的毛布料。因投放白腊场销售而得名。可作为制做大衣的用料。有些花纹可使布面起花,布里平板。盛行于贵州大方县等地。现

  • 开木楚克

    ?—170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阿尔占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奇塔特达什、纳木札勒、齐旺朋楚克车凌等弟子投清。三十五年(1696),随清军征准

  • 乐音奴

    见“萧乐音奴”(2000页)。

  • 腾木特克

    赫哲语音译,意为“三页板船”或“舢板船”。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出现于20世纪初。主要用于拉网、下钩捕鱼和运输木材、茅草等,载重约1200斤。制作:以直径2尺多、长2.3—2.5丈无疖的

  • 察罕山卫

    见“出万山卫”(568页)。

  • 宝鬘

    见“蒙古政教史”(2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