狯胡
古族名。初见于晋太康(280—289)中。一说为西迁匈奴之一支,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相近,分布于伊塞克湖周围。史称其兵“便弓马,善矛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遣吕光征西域,龟兹王帛纯婴城固守。次年,遣使重赂狯胡王以求救。王遣其弟呐龙、侯将馗率骑20余万,并引温宿、尉头等诸部兵号称70余万以救龟兹,与吕光战于城西,被击败。
古族名。初见于晋太康(280—289)中。一说为西迁匈奴之一支,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相近,分布于伊塞克湖周围。史称其兵“便弓马,善矛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遣吕光征西域,龟兹王帛纯婴城固守。次年,遣使重赂狯胡王以求救。王遣其弟呐龙、侯将馗率骑20余万,并引温宿、尉头等诸部兵号称70余万以救龟兹,与吕光战于城西,被击败。
辽大臣。字酬宛。契丹族。六院部人。南院大王耶律独攧孙,绕军副使耶律安十子。史载其性刚直,有经世志。道宗时入仕,始为牌印郎君,大康(1075—1084)初年,为夷离毕郎君。时朝内争权斗争激烈,权臣耶律乙
书名。又名《清职贡图》。乾隆十六年(1751)※傅恒奉敕撰。9卷。乾隆谕沿边各督抚将周边少数民族及邻国等,仿其服饰绘图送军机处,二十二年汇齐。除卷1为朝鲜等近邻及世界各国,其他多为我国境内民族或部族:
藏传佛教(喇嘛教)宁玛派之俗称。因该派僧人以红袈裟为僧装、戴红帽,故称。详见“宁玛派”(627页)。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驻藏大臣松筠撰。1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刻。资料多系著者任驻藏大臣期间亲巡边徼所得。全书共28题(一说27题),分别叙述安边、抚藩、戒怒、遏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旧特别区名。界於四川、西藏之间,东起打箭炉(今康定),西至丹达山,南接云南,北连青海。自英国侵略西藏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设督办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充任,统辖四川打箭炉厅及其所属各土司和昌都
鲜卑部落名。亦作纥豆陵氏,或误作纯突邻部。原称没鹿回部,窦姓。游牧于意辛山(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首领称“大人”、“长帅”。与纥奚部世同部落。北魏始祖拓跋力微初立时(220),因败于西部,曾投
蒙古国将领。巴儿忽氏。孛合出子。初与父俱事成吉思汗,征战有功。熟知炮术,谏言“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 (《元史》卷122),其策被纳,深受重用,命为炮手。太祖九年(1214),随木华黎攻金,任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陈履才著。乾隆七年(1742)著。手抄本2册。内分6卷:1卷河套建署沿革考;2卷河套建署郡县沿革考;3卷河套边城堡、城口关塞、山川;4卷古迹、物产、边防、边市盐法;5卷、6卷艺
参见“锡尼喇嘛”(23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