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内
见“墨尔根特木纳”(2509页)。
见“墨尔根特木纳”(2509页)。
壮族古地名。又称频洞。北宋时属邕州左江道,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平洞(亦作“频洞”)圩,后改称岳圩。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起义地点之一。
元代云南大理第六代总管。亦称信苴隆。白族。大理人。※段正子(一作※段庆子)。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继任大理总管。在职期间,元廷诏准土官无子嗣者,按当地风俗,以妻代管;梁王抵洱海,立保和奴子,号品
碑刻。明隆庆五年(1571)立。张翀撰。记明军杀壮族农民、掠牛马器械等情况。为研究壮族史韦银豹起义事件的实物资料。原碑下落不明。其文载于(光绪)《永宁州志·艺文篇》。
旧时赫哲族萨满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神的奴才”。简称“阿哈”。因其供奉“德斯库”(娘娘神),又称“德斯库萨满”。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其在诸萨满中的地位,各地不一,有的说为最大的萨满
1241—1284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曾孙,※速浑察第三子。好学,广结儒士,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至元十一年(1274),受命总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札剌儿五投下兵随军伐宋,
清甘肃洮州土司。藏族。土司杨宗基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承袭。二十六年(1846),随青海大臣达洪阿镇压黑错藏众,赏三品顶戴,又以镇压循化撒拉族回族,赏二品花翎,加“志勇巴图鲁”名号。后又以收抚洮
①见“安答”(905页)。 ②见“俺答汗”(1884页)。
元朝建国前后由朝廷召集僧道两家各就其经典教义、史事所进行的辩论。曾经历二次。第一次在戊午年(宪宗八年,1258),那摩国师、少林长老福裕奏举道家《老子化胡经》为伪托,宪宗蒙哥召释道两家至开平府(今内蒙
参见“宣徽院”(1747页)。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十五府之一。因置于扶余族故地故名。领扶、仙2州。治扶州,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也有认为在该省四平市西一面城古城,或说在怀德、梨树县一带,旧说在今辽宁开原县境或其以北地。辖境约有开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