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失其地,为歌悼惜之:“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西河旧事》)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失其地,为歌悼惜之:“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西河旧事》)
汉晋时对※黑僰濮、※文面濮、※赤口濮的统称。参见诸条。
①元朝宗室。一作铁木而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元世祖孙,西平王※奥鲁赤子。至元末,乌思藏(今西藏)不靖,奉父命,率蒙古军及吐蕃军前往讨伐,并留驻军以确保地方道路及边防口岸之安全,于乌思(前藏)设驿站7、
古州名。治所在今甘肃临洮。汉置狄道县,属陇西郡。晋改武始郡。隋初废,属金城郡。唐初属兰州。天宝三年(744),置狄道郡,后改为州,属陇西道。宝应(762—763)初,设于吐蕃,号武胜军。宋熙宁五年(1
?—1221金大臣。本名习烈。河北东路(治今河北河间县)算主海猛安人。女真族。徒单氏。武定军节度使府君奴子,母系金熙宗女。初充奉御。大定二十七年(1187),娶金世宗女息国公主,加定远大将军、驸马都尉
约1580—1642清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纳喇氏。叶赫贝勒※金台石族子,太宗※皇太极舅。清太祖努尔哈赤灭叶赫时,率所属来归,授佐领。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征明奉集堡、辽阳,论功授一等轻车都尉
辽(契丹)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事件。重元,即耶律重元,为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圣宗卒,由长子耶律宗真(重元兄)即位,是为兴宗。其母钦爱皇后自立为皇太后摄政,欲废兴宗,立重元,重元
见“费雅喀”(1771页)。
在松赞干布以前,吐蕃已有官的名称和职务,藏语称“论”,意似汉语“臣”。及其即位后,为适应吐蕃王朝的体制及统治的需要,对吐蕃官制作出统一规定。其官制分军政两种。军事官制有“四如”或“五如”(“如”即“翼
①地名。清留都。今辽宁沈阳市。本为辽、金沈州之地,因城在沈水(今称浑河)北,元代已有沈阳之称。元沈阳路治、明沈阳中卫城,设此。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十年(1625),以其地“形
蒙古国将领。又译塔海绀不、塔海甘卜、达海绀卜、答海绀卜。太宗六年(1234),灭金后不久,受命统兵征四川。次年,蒙古军分三路攻南宋,任都元帅,随皇子阔端率西路军,由秦、巩入四川。攻石门,招降亡金便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