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教
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称谓。亦称“清真教门”。元代杭州建有真教寺,关鉴著泉州《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称。为元末、明初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的由来。此称主要在回族及部分东乡、保安、撒拉族中流行。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汉文典籍中,常用“真主止一”、“真主独一”、“至清至真”、“清净无染”等语,解释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旨。
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称谓。亦称“清真教门”。元代杭州建有真教寺,关鉴著泉州《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称。为元末、明初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的由来。此称主要在回族及部分东乡、保安、撒拉族中流行。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教义的汉文典籍中,常用“真主止一”、“真主独一”、“至清至真”、“清净无染”等语,解释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教旨。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相传在吐蕃早期该处有一座本教帐房寺院,徒众百人,称“本嘉玛”。吐蕃达磨赞普灭佛,会昌二年(842),叶尔巴僧人拉隆具吉多吉刺杀达磨后逃往该寺。在藏传佛教后宏期,昌都直贡噶举
见“哈剌察卫”(1640页)。
官名。驿丞系明清时驿站官员,掌管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夫马、廪糗、庖馔、裯帐,视使客之品秩,仆夫之多少,而供应之,支值于府、州、县。于少数民族地区驿站,亦任用当地头目为此官,除负责驿站事务外,还需约束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于乌哈尔里克。驻绿营汉军屯镇中营。光绪十四年(1888)改为伊犁府治,并设绥定县。今为新疆霍城县治绥定镇。
见“罗苴子”(1416页)。
清在贵州特置的政区名。雍正(1723—1735)初,以贵州东南部新开辟的“生苗”地区置。设六厅,即古州、清江、台拱、丹江、八寨、都江。六厅内居住苗、瑶、侗、壮、水等族。清政府设六厅后,将六厅之绝产或逆
蒙古名医。精通正骨。乾隆(1736—1795)中,以正骨起家,至钜富。被选隶上驷院。门徒甚众,其授徒法与众颇异,将笔管削为数段,令徒众包以纸,用手摩挲,使其节节皆结合,如未断,依法接骨,皆奏效。曾屡为
?—1901清末蒙古王公。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右中旗人。父卒,袭土谢图亲王爵,任哲里木盟盟长。为人凶恶残暴,生活奢侈腐化。不仅滥肆征敛旗民牲畜财物,且借外债五六十万两,购买昂贵的珍玩服饰和竹石花木,修建王
见“亦马剌卫”(873页)。
?—1840清朝大臣。蒙古正白旗人。姓那拉氏。嘉庆十二年(1807),由举人补国子监助教。历官主事、员外郎、郎中等。道光二年(1822),以刑部司员任内疏防,致候审在押犯自尽,降级留任。四年,以扑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