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孜那奇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作在则奇。新疆和田人。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秘密逃回和田,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发动“圣战”,推举宗教头目哈比布拉为首领,建立伊斯兰教政权,与库车热西丁和卓、阿图什思的克、叶尔羌尼牙斯等割据势力,经常互相残杀。给当地各族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后不知所终。
清末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又作在则奇。新疆和田人。和田阿奇木伯克之子。曾任拜城阿奇木伯克。同治三年(1864)六月库车起义爆发后,秘密逃回和田,利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发动“圣战”,推举宗教头目哈比布拉为首领,建立伊斯兰教政权,与库车热西丁和卓、阿图什思的克、叶尔羌尼牙斯等割据势力,经常互相残杀。给当地各族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后不知所终。
见“乌拉部”(334页)。
明代的一种驿站。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明政府在北临沙漠,南至居庸,西抵云中,方圆千余里的地方,设暖铺69处,共有房舍831间,每铺相距10里。除沟通邮传,递送官方文书外,还负责接待蒙古
即管领。清代供皇家役使的包衣组织和其首领的名称。该组织,满语称“珲托和”(意为“一半”,即初置之时人丁额常不及内外佐领之半,或有以称半佐领者)。天命(1616—1626)间,如博尔晋虾(侍卫)辖下已有
1798—1845清代侗戏创始人。贵州黎平县腊洞人。侗族。自幼启蒙识字,人称“土秀才”。后参加“老人议事会”,成为乡老。因受汉族戏曲影响,立志为侗族人民创立侗戏。30岁以后闭门谢客,潜心钻研侗歌。三年
书名。陈炳光编撰。民国二十三年(1934)出版。共20章,分两篇。第一篇叙述理藩院的执掌、官吏、机构、职责;第二篇分别叙述疆域、封爵、喇嘛封号、设宦、户丁、耕牧、赋税、兵制、边务、会盟、朝觐、贡献、俸
满族先民称其首领为“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翌年即以“牛录额真之爵”赏给被征服者洛科等人。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其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昂邦
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北120公里处。出土有炼铁用小坩埚、铁渣、矿石、陶瓴、陶罐等。在距地面约20厘米处,发现1件灰陶三耳罐,从陶罐形制看,为汉代龟兹遗物。
西晋时期流民起义。永宁元年(301)十月,益州刺史罗尚奉行强制政策,派兵抵绵竹(今四川德阳县北),副令当时避乱就食于蜀的流民10余万限期返归原籍,抡掠流民资财,并遣辛冉率步骑3万袭击流民军北营。流民军
日伪政权。亦称“蒙古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1日,由伪※“蒙疆联合委员会”改组而成,简称蒙疆政府。设在张家口。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任主席,于品卿、夏恭任副主席。下设参议府、政务院、蒙古军总司令
见“孛徒”(9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