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统治民族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因而形成了民族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即列宁所说:“民族压迫政策是专制制度和君主制度的遗产,地主、资本家和小资产阶级支持这种政策,是为了维护其阶级特权,分化各民族的工人。”(《列宁全集》第24卷第269页)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大多数朝代汉族统治阶级和元朝的蒙古统治阶级、清朝的满族统治阶级对异民族都是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这种压迫政策表现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的岐视和强制同化,给被压迫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和伤害,往往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和暴力斗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阶级不仅对本国内的异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对其它弱小国家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这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经常成为国与国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源。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压迫制度被废除,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平等关系。

猜你喜欢

  • 恩古包尔

    萨满教神祗之一。鄂伦春语音译。亦作“恩古包”。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组合神,包括阿鲁狄达力(雷神)、毛鲁开依达力(旋风神)、根球鲁阿狄尔(风神)。传说若触犯此3神,会得不同的病:凡

  • 杨汉英

    见“杨赛因不花”(980页)。

  • 雍中旺尔结

    清代四川绰斯甲土司。藏族。※工噶诺尔布子,金川土司之甥。乾隆三十八年(1773),父卒,袭职。率土兵随清军征金川。三十九年,复率土兵经金川,奋勇出力,节次夺碉,受赏银百两。四十年以从征金川功,颁宣慰司

  • 人情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2492页)。

  •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沙俄为扩大自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通州至天津的陆路贸易,和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同治元年二月四日(1862年3月4日)在北京签订。共21条款。第一、二两款规定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准许俄国小本经营

  • 什格而

    藏语音译,意为“土司骨头”。俗称“土舍”。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基层组织头人。为土司官寨的代理人,与土司同出一源,在本地区常任重要职务,土司外出,由其代行职权,遇战事可任带兵官指挥作战。有自己的官寨和管

  • 开城圆镜

    契丹小字铜镜。早年出土于朝鲜开城附近,收藏于汉城李王家博物馆。直径17.3厘米。镜背中心有纽,纽上有系穿,无图案装饰,除四周留有镜边外,满铸契丹字,共7行,28字,为现存铸字最多的契丹字镜。学者以为文

  • 昭武九姓

    隋唐时期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建立的九姓政权通称。又称“九姓胡”。九姓政权分别为: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其中以曹、安2姓为最。九姓皆本于康,原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县境),

  • 达失干

    见“者舌”(1348页)。

  • 铎罗望

    唐代六诏之一浪穹诏王。乌蛮。※丰时之孙。父时罗铎死,继位,受唐封为浪穹州刺史。南诏攻其地,抗拒之,经数战兵败,率其部落退保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改称剑浪。卒,子望偏立。参见“浪穹诏”(19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