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榆林窟

榆林窟

中国佛教石窟建筑之一。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5公里处榆林河两岸山谷之东西两侧。始凿于北魏前,后北魏及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修建。现存洞窟41个,其中东崖30窟、西崖11窟。有壁画者20窟。塑像与壁画以唐宋居多,也有不少西夏与元代作品。部分壁画上还有西夏文题字。洞窟形制及艺术风格与莫高窟相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户腊撒

    地名。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的户撒、腊撒两大坝子统称。阿昌族主要居聚区之一,该地区还居住有僳傈、傣、汉等民族。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将沐英征麓川时曾占领该地,并在此屯兵,后又将该地据为私庄,称“沐庄”

  • 泼水节

    傣语称“京比迈”。中国云南傣族以及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节日。是傣历新年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说源于印度,后随小乘佛教传播传入中国傣族等地区。流传地区很广,东南亚一带许多民族亦有之。元旦的具体日期在傣

  • 湟源

    县名。位于青海东部日月山麓湟水上游,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东邻湟中县,西隔日月山与海南共和县相接,南连贵德县,北接海晏县。唐时属吐蕃,五代至宋元,为唃厮啰所据,号为西番。明正德四年(1509)东蒙

  • 济仲喇嘛

    见“孜仲”(1264页)。

  • 额尔克沙喇

    ?—1766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亲王成衮扎布长子。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二年(1757),随军征辉特部巴雅尔,封辅国公。二十三年,与其弟占楚布多尔济扈

  • 长善

    ?—1889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姓他塔喇氏。字乐初。同治五年(1866),累官山海关副都统。七年,迁广州将军。光绪十年(1884)返京,授正蓝旗蒙古都统。十四年(1888),授杭州将军。次年卒于任

  • 撮罗昂库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 和硕特南右翼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河南札萨克旗。雍正三年(1725)置。博识克图济农孙,辅国公阿喇布坦扎木素受封为札萨克,掌旗务。下分5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鲁察布拉

  • 撒迪

    元朝大臣。又译撒的。蒙古人。初侍怀王图贴睦尔(文宗),随从出居琼州、建康等地,备极艰苦。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后,任治书侍御史,奉命迎皇兄和世㻋于漠北。二年,升中书右丞、奎章阁大

  • 米波

    见“人役税”(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