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根敦朱巴

根敦朱巴

1391—1474

又作根敦朱、根敦主,即一世达赖喇嘛,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宗喀巴四虚空弟子之一。藏族。后藏萨迦附近霞堆人,贡布多吉第三子。家贫,自幼随父母牧羊。明永乐三年(1405) 15岁时于纳塘寺出家,从楚巴喜饶受沙弥戒。八年(1410),受比丘戒,后云游卫藏各地名寺圣地。十三年(1415),赴札喜多喀地方听宗喀巴讲经说法,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最末一个弟子。与宗喀巴另一弟子喜饶僧格到后藏各地讲经说法。宗喀巴圆寂后,又从宗喀巴弟子喜饶僧格、贾曹杰、克主杰等人学习佛教。后到拉萨向噶丹第二任池巴贾曹杰学众多要法,再返后藏。正统十二年(1447)在日喀则地方贵族班觉桑布资助下,建札什伦布寺,自任该寺池巴(住持)。广泛研习哲学和佛教经典,精通显密教法,是当时西藏著名的佛教学者,故称“大班哲达根敦朱”。著有《戒经疏》、《正理庄严论》等。成化十年(1474)圆寂于此寺。后被格鲁派(黄教)僧人追认为达赖喇嘛一世。

猜你喜欢

  • 阿弗拉西亚勃王朝

    见“喀喇汗王朝”(2208页)。

  • 地婆阿罗

    唐代佛教译经师。译言“日照”。中印度人。武则天在位(684—704)时至中国。擅长咒术。垂拱(685—688)中,先后居于东京太原寺、西京广福寺,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佛顶最胜陀罗尼经》、《大乘显识

  • 阿布都喇璊

    ?—1776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乌什人。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伯克公品级噶岱默特长子。初隶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随父至伊犁投奔清军。二十五年(1760),受命入觐,授拜城阿奇木伯克,

  • 引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引爽主客”,即执掌招待、迎送宾客事务,类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主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

  • 议康

    水族习惯法。水语音译,汉译“乡规民约”。由各寨寨老议定,内容包括:抵御外侵,保卫各寨安全,遇有劫寨或械斗,鸣牛角互通信息,彼此支援,团结互助;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尊老爱幼;严禁偷盗、行窃;禁止乱伦等。议

  • 古代西南地区族群名。又称卜、百濮。殷商时,分布在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商之属国,曾向商贡献方物。后参与周武王伐纣。楚熊霜六年(前822),叔堪为争位曾避于此。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楚始开濮地而有之

  • 客列亦惕

    即“克烈”,为复数。参见“克烈”(985页)。

  • 教门三忠墓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之一。在广州市流花桥北。乃南明四卫指挥使羽凤麒,撒之俘,马成祖等三回民将领之墓。顺治七年(1650) 3人守城抗击清军被围困,不屈而死。当地回民收葬于此。题曰“先贤古墓”。回民称三忠为

  • 萧余里也

    辽道宗朝大臣。字讹都碗。契丹族。国舅※萧阿剌子。兴宗重熙年间,以外戚入仕。道宗清宁初年,补祗候郎君,娶兴宗次女郑国公主斡里太,拜驸马都尉,累迁南面林牙。因父与北院枢密使萧革不和,受排挤,出任奉先军节度

  • 乙林免

    辽对贵族妇女的封号。亦作“迤逦免”。《辽史·国语解》作“夷离的”。契丹语音译,本意为“妃”或“夫人”。只有丈夫封为王的妇女才能获此封号。多出现在辽代中晚期的汉文墓志中。如太平七年(1027)的《耿知新